。
说了那么多。
归根到底。
朝中,文官,武官,外戚,宗室。
他已经得罪了两,还是承平国势力强悍的两个。
只是纪炀以为,他这两年肯定是在灌江府,手也不会伸到他们那边,大家还能保持暂时的相安无事。
无非是没事参他一本,这些都已经习惯了。
可灌江府学政的书信让他知道。
他做的事情,已经引起这些人的强烈不满跟警觉。
而自己的势力,还远远不能跟他们对抗。
文官的势力,遍布世家大族,遍布朝廷上下。
纵然对上皇上,都能碰一碰,只是皇上还算强势,他们乖乖蛰伏而已。
蛰伏不代表没有对抗的能力。
头疼。
前有狼后虎。
唯一的好处是,他在灌江府的时候,那些人也不能拿出实质性的攻击。
顶多写文章骂骂他。
但这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这骂名一旦扣上,可就不好摘了。
现代人都知道,造谣一张嘴,澄清跑断腿。
升迁之路上,官声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更别说,他身上还有个极大的污点。
买官。
升得越高,这污点就越大。
而他动土地,又触碰到走科举之路的缙绅之家,这用来攻击的借口简直撞到手上。
这个先天的大坑。
是任凭他再善辩也无法解决的。
除非纪炀立刻投靠文官一派,那他估计以后什么也不做,都会流芳百世,等到后世的学者扒出来,原来名声都是吹出来的。
至于林家?
当初就说过林家的经历。
这家四代三进士,曾祖父是探花,祖父是状元,也就是林大学士,父亲也就是五姑娘他爹,也是进士。
不过现在算起来,应该是四代四进士。
林家大公子也已经考中。
如此厉害的林家,其实在一些门户眼中,还是“新贵”。
毕竟是从林大学士,他家才正式走入权利核心,连百年都不到,跟他们那些真正的世家相比?
许多世家,别说前朝了,前前朝都在!
他们是真正的“贵族”!
韩家这种藏书几百年的,都比不得一些真正的豪门。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句用于九品中正制的话,承平国现在也是可用的。
不过林家到底深耕多年,自然能帮他挽回不少颓势。
但只靠着林家,到底不是纪炀的做派。
事情还是放在自己手里更为安心。
他也不能任由别人保护。
写文章,口诛笔伐。
说到底,不就是话语权。
有什么会比“媒体”更能掌握话语权?
跟灌江府学政书信几乎同时发往汴京的信里,纪炀拜托他在汴京的好友们做一件事。
那就是。
办报纸。
当然不能用他们的名义来办。
而这报纸出版头一版的内容。
纪炀都已经想好了。
他要让好友们,主动去征集骂他的文章。
骂得越狠,越要刊登上去。
他要让所有为自己笔锋犀利的文人们全都沾沾自喜,全都在他的报刊下做事。
纪炀吃饭间已经写完这封信,笑眯眯跟身边人说话。
谁都不知道,他行动间,又做了件以后会惊天动地的大事。
等这些骂他的人知道,他们所有的“文采飞扬”都会成为这份报纸的好卖的原因,再知道纪炀利用他们的“文章”,来让这份报纸畅销补贴皇上跟百姓时。
那一定很有意思。
垃圾放对了地方,就能变废为宝。
纪炀觉得,自己可真是个大善人。
不忍心让他们的“佳作”成为沧海遗珠,一定要珍藏,要刊登,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他们骂人的目的。
是的。
每篇文章,他还会找人解析。
找人回骂。
不服?
不服你再写啊。
他等着呢。
等报刊成了双方笔战的载体。
这些人就会知道,什么叫拉偏架!什么叫话语权!
让他们也尝尝自食恶果的滋味。
这么好玩的事,自然要交给看似很闷,其实“馊主意”挺多的晁盛辉。
之前纪炀回汴京的时候,参加林家宴会。
他那庶弟就被晁盛辉骗到纪炀面前,然后转着圈地丢人。
可惜了。
汴京那么热闹,他也只能搅搅浑水。
幸好,他也不是个特别喜欢凑热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