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小知县
  4. 第102章 第 102 章
设置

第102章 第 102 章(2 / 4)


韩潇,玉县丞,凌县尉他们都跟家里经常通消息。

“韩家应该不会再搬回来,不说官学里当夫子,还有韩家女眷在扶江县开的女学也进入正轨,此时搬回来,他们也不忍的。”韩潇罕见笑,“再说,扶江县有你打的底子在,如今可是十分繁华之地,大家也不想离开。”

韩家人是避世,但不代表不喜欢繁华稳定的地方。

那里山清水秀,花田芬香,航运通达,十分宜居。

只是韩家倒是没怎么住县城的宅子,反而搬到更为僻静的新建村落,周围种田耕牛,一片田园美景。

不愧是韩家,还是你们啊。

说起这事,韩潇又说了件事。

等年后韩家人会秘密过来取走藏在书库的书籍,算是正式搬迁,这是把家底也拉过去了。

不过韩家人会借口来看韩潇,再秘密回来。

跟他们一起过来的,还有玉县丞跟凌县尉,卫蓝的家人,一个是来看望他们,还有就是带着妻儿到任地。

他们几个,连卫蓝也一样,最少要在这里待上三年,也算稳定,肯定要带着家人上任。

以前灌江府情况不明,所以才没提这件事。

如今事态平稳,家人自然会过来。

不过玉县丞的娘子应当是个例外,她还操持着香粉作坊,不过这次也会过来探望。

夫妻二人分居两地,可两人心中都对美好生活有向往,又有自己的事业,书信也来往地频繁,感情依旧不差。

每个人的生活都在往前走。

纪炀心里也算宽慰,跟着自己,算是没让大家白忙一场。

说到最后,玉县丞跟凌县尉,卫蓝,还说起如今扶江县的发展。

他们三个是土生土长的扶江县人士,家人也都在那边,对那边的发展最为了解。

不怪韩家都要把家底拉过去定局。

实在是那边山清水秀的,在新知县继续治理下,航运陆运,都畅通无阻。

两岸码头的生计日渐红火,当地百姓的田地也被治理的肥沃起来,再也不是当初一提起,就说他们

田地特别贫瘠,特别苦的地方。

再加上几个作坊,那葫芦作坊已经远近闻名。

化肥作坊还能持续下去,只要里面东西不用完,他们的日子会继续好过。

香粉作坊则是最繁荣的一个。

吸引十里八乡的女子都过去学□□提高了当地女子知识水平跟家中话语权。

所以当地女学才会办得红火。

那香粉不管是汴京,还是江南一带,卖得都很好。

当然,这也依托纪炀在时候修建的运河。

扶江县已经成为潞州有名的富裕县城,人口直逼上县,水渠也修得漂亮,粮食产量更是喜人。

听完扶江县变化,纪炀笑笑:“希望有朝一日,灌江府也是如此。”

众人点头。

特别是灌江府本地人。

当初那么穷的小县,在他们知府手里都能发展起来。

灌江府还有关市这个大杀器在,应该不会太差?

昌盛三十七年的年末,不少人心里升起新的希望。

要让灌江府百姓也富裕起来!

古博城的事情处理完,也到纪炀,林婉芸该离开的时候。

上次还带了很多人一起走,现在只有凌县尉,卫蓝,两个小孩跟着。

其他人也要出发,去到自己任地。

众人并未多做叙别,以后有的是机会见面。

从古博城分开,纪炀肯定还是要回一趟太新县。

现在的太新县百姓惶惶不安。

之前他们还十分兴奋地准备冰面比赛,可突然听到他们知县要去当知府的消息。

更是看到拉着知县行礼的马车早就出发,而他们知县到古博城,也不过是看看情况。

等到纪炀他们再回来的时候,每到一处都有人问候。

还好纪炀早有准备,笑着道:“我还在灌江府,不过在灌江城做事而已,以后太新县有事,我更能照拂。”

好像是这个道理?

而且知府,比知县大多了。

又好一通安慰,大家问题来了。

谁来暂管太新县?

新知县要明年三月才能来。

纪炀看了看旁边的秀才尤志。

那尤志自然说不出的激动,他只是秀才之身,如何暂管太新县?

纪炀却道:“还有隔壁文饶县的赵大人,他会协助你,主要听他的就行。”

尤志大喜。

心里更加兴奋。

有经验的官吏带着他,这是好事的啊。

等秋天的秋闱考举人,他也会更有文章可写。

同样从古博城跟着纪炀回来的赵大人,自然早就知道这个决定。

他一边管着文饶县,一边管着太新县。

这两个县的人口面积可都不小,还要负责年后的县试。

想想都知道是怎么样的忙碌。

这分明是把他前几年的清闲给补回来了啊!

不过这样的忙碌,正是升迁官吏需要的。

就像玉县丞不来安逸的太新县一样,而要去更为荒凉的宁兴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