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第二天,弟弟姬修远跟着姬景天去四叔家玩了,也不知道啥时候回来。
姬景行也不打算专门去带上他,这个时候没必要,也不用强求。
自古以来,亲家处不好,反而更容易变成仇家。
姬景行就是这种情况,母亲过世以后,他爷爷曾经不止一次放过狠话,“你要再去你姥爷那,把你腿给打断。”
当然后来两家耶冰释前嫌了,毕竟还有孩子在中间,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不过当下这会,确实都还在气头上,不适合大张旗鼓的。
前世直到姬景行上了高中,两家才恢复正常往来。
也都是为了是一些狗屁倒灶的事,各有各的坚持和不容易,过几年看来不过如此,当真没必要,在当时却真的就是过不去的坎。
姬景行想去看看自己的姥爷姥娘一家人了。
现在姬景行还能害怕威胁,就偷摸去了,你还能知道咋滴,就算知道了,你还能真打断我的腿咋滴。
同样借口说去同学家玩,不过这次中午就不准备回来。
姥爷家在彭城市佳旺区的东南角,一个叫山南头的小山村。因为一路上要经过三个小山头,又叫三南头。
不是什么深山老林,也不闭塞,距佳旺城区40分钟左右的路程。
沿着坑坑洼洼的柏油路骑了许久,连着爬了两道高坡,终于到了。
在三个最高坡的坡顶右手边是大舅家,左边是小舅和姥娘俩的院子。
农村都兴小儿子养老,所以姥娘老俩和小舅家房子是并排盖在一起的。
这时候农村都还很贫穷,有幸姥娘年轻时走过南闯过北的,颇有商业头脑,所有姥娘一家日子还过的去。
姥娘早年在路边摆有茶摊,后来道路扩充,才把茶摊撤了。这时候茶摊还是在的。
此外还在小舅家前面的空地上盖了两间屋子茅草土坯墙的土屋,充当门房。
其中一间屋里,摆了两张吊网床,偶尔也有个别过了时辰的赶路客,会落脚休息一晚,也能有些收入。
门口的公路是鹏城去河北的必经之路,往来有挺多大车,茶水摊生意也一直不错,所以姥娘一般都是固定在门口看茶摊的。
一碗茶五分钱,打满一壶带走2毛钱,多少年了,经常来往的都知道这边有个茶棚。
姬景行骑车刚艰难翻上坡,就看到姥娘正坐在茶摊边上,扇着蒲扇和隔壁的刘老太闲聊。
还没等姬景行开口喊,眼尖的姥娘看到大外孙了,激动的站起来,就朝路边过来了。
姥娘个子高挑,肤色黝黑,头上扎着土布方巾,穿着红色针织外套,精神头很好。
胖胖的身材总是中气十足,喊在小时候在山上玩闹姬景行下来吃饭,从来不用第二嗓子。
在通话基本靠吼的农村,姥娘的大嗓门,那肯定也算是宗师级的。
看着老太的急匆匆的样子。
“姥姥~”姬景行喊她的声音都不禁带上了尾音。
这一幕太熟悉了,每年寒暑假,都是在这个位置,她总会站在这,迎接她最爱的两个外孙。
这也是老人每一年里最大的期待了,山上的桃子熟了,想让孩子来吃,地里的稻花香了,孩子应该放假了吧,让他尝尝地里的新米。
山地里的红薯也熟了,明天让老头子带一麻袋给闺女那送过去…
有时候等不及了,看姑娘老不送孩子过来,想的慌,就指派两个儿子或者老头子去接孩子。
可是闺女怎么年纪轻轻就没了,她心里充满了埋怨。
埋怨自己没本事,也埋怨姑爷家,平时苛待了自己的闺女。
生前为了日子过得去,总是劝闺女忍。
可人都没了,她这个当娘的总得给她出口气,这个闺女苦啊,嫁过去连个金首饰都没见过…
活着不能戴上,人都没了,怎么也得让姑爷家补上,要不这口气她咽不下去啊。
只是可怜我的两个孩儿,没了娘怎么办啊,这农村老太太一想到这就两眼含泪揪心的疼。
姬景行看着不远处两眼含泪的姥娘,也眼泛泪光,还有点手足无措。
他该怎么和姥姥打招呼呢,想了一路也没想好。
算上前世十几年没见到她了,前世他在外跑船,姥娘因病去世,他都没有办法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
这也是曾经最大的遗憾,此时此刻看到精神矍铄的外婆,恍若梦中。
姥娘却已经冲过来抱住了姬景行。
“我的儿啊,想死姥娘了,你也不来看我,现在我也不能让人去接你了!”说着声音都哽咽了…
姬景行拍拍姥娘的后背,安抚着她的情绪,半响老人心情平复了一些,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
“个子又变高了,怎么那么瘦了。”在她眼里,孩子就吃的胖乎乎的才好。至于健不健康,姥娘认为胖就是健康。
抹了抹眼角,就拉着姬景行去屋里,让他做在堂屋的床上歇歇,又熟练的去拿碗给他冲糖水,
姬景行静静看着,也不阻拦,拦也拦不住的…
把滚烫的糖水放桌上凉凉,姥姥也来到姬景行旁边坐着,拉过姬景行的手,注视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