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宏裕的心里,他父亲李良吉就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以及模仿的榜样。
再说得直白一点,他就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不差,完全可以位列明君。
要不是因为这样的情结,他也不会力排众议御驾亲征;要不是因为这样的攀比心作祟,他也不会沦为世人的笑柄。
然!
在齐誉看来,心有理想恰是一个君主最是珍贵的地方。
且不论他的能力到底如何,最起码,人家具备一定的上进心。
只不过,他过度高估了自己,也用错了方法,所以才会弄巧成拙。
齐誉认为,能力不足可以设法提升,方法不对可以加以更正,可若是心态上出了问题,那就是真正地难以救药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才用心良苦地悉心引导,并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潜移默化方式来改变天子的三观。
他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只要做好了教育功课,皇帝一定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巨大蜕变。而这种蜕变,却是能够影响整个华夏民族的未来。
意义上来说,非常重大。
而在李宏裕的角度看来,此行绝对是收获巨丰,颇有一种听齐少保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茅塞顿开感。
自然而然,齐誉的形象也在他的心目当中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割据权臣变成了现在的国之肱股。
随着这段时间不断地接触以及深入了解,二人间培养出了一种半师半友的特别情怀,甚至,还建立出了一种不可言传的神秘信任感。
现在,扶桑局势已然大定,也该是时候做一下未来的计划了。
是呀,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又该办些啥事?
对于此,齐誉自然是早有打算。
首先是扶桑接管的事宜。
这一点,基本上不劳齐大人费心,庾海在得悉消息后,一定会派出最为合适的文官前来治理。与此同时,规模性的驻军也会同步跟进,以为此地的长治久安营造必要条件。
然后就是关于挖矿的事宜了。
齐誉早就立下过决心,一定要把扶桑的值钱资源全部挖光,不留下半点财富。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善始善终。
最后的规划,就是在签订好《马关条约》之后的班师凯旋。
这个环节牵扯的因素较为复杂,需要审时度势才能裁定,仅凭臆测,并不能做出相对靠谱的计划。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必须要把天子李宏裕护送回京。
若以这条路线作为基础,就会引发出一系列的亟需待解问题。
就比如说,高丽的战况发展的如何?大奉朝有没要不要趁火打劫,酝酿上一波开疆拓土。
还有就是,殷俊和洪涛的寻访事宜办得怎么样了,若是无果,要不要为他们准备‘发丧’的事。
另外呢,此次西行还要设法处理好戚景和中枢间的关系,看看能不能化干戈为玉帛,让他们回归到正常状态。
除以上这些外,还有不少的大事操心。
譬如,大奉朝制度的革新以及工业化推动该如何布局,教育拓展又该如何入手等诸多问题。
而这些事,自己都应力所能及地做出擀璇,否则,这项宏伟蓝图就有可能胎死腹中。
不过,在付诸实施计划前,尚有一项待决的事情需要敲定。那就是,有关于明正天皇如何处置的问题。
此前时,齐大郎曾对郑重其作出承诺,称绝不会伤她性命。
其实,这席话并非虚言。
如此决定,并不是说他是多么的不计前嫌、多么的虚怀若谷。而是因为,杀了她不利于接下来的长期统治。
两害相权取其轻。
故,应该免她一死。
但,也不能太便宜了她!
抛去国恨不说,光是积下的家仇,都足够她死上一百回的了!
你看,谋害殷桃、致殷俊和洪涛生死未卜,这哪一样可以轻饶?
所以,必须得给她点‘颜色’看看,否则,自己就对不起这些重要的亲人们。
那么,到底要给她什么样的‘颜色’看呢?
齐誉示意黄飞莫要着急,不日之后,答案就会揭晓。
……
果然,也就过了五六天的时间,齐大人就只身来到了扶桑皇宫,专程约谈被软禁在此的明正天皇。
这里所说的约谈,自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所谓的‘终审宣判’。
却见,冉冉檀香,优雅淡淡,这处的环境依旧如昔。
可以能看得出,在利用她的这段时间里,齐誉还是给予不少优待的。
“啊……原来是齐大人到了,快请里面高坐。”才一见面,明正就挤出了一个妩媚的笑脸道。
齐誉则是颔首一笑,并寒暄了地说:“许久不见,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