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忠不是傻子。他深知小明王之死是一个朝野人人心知肚明,却人人都不能道破的秘密。一旦道破,洪武帝皇位的合法性、大明开国的合法性都将不复存在。
廖永忠一本正经的对周德兴说:“小明王沉船是个意外。”
周德兴笑道:“是不是意外就只有天知地知,你老廖知了!对了,亲军都尉府的常歌就是从小明王沉船那件事上开始发迹的。他以前是小明王的护卫亲兵嘛。”
廖永忠道:“哼,当初在瓜步渡,要不是我饶了常歌一命,恐怕他坟头草都三尺高了!哪还有他的今天?”
二人借着酒劲继续大发牢骚。他们没有想到,饭厅门口伺候的那位廖府仆人竟然是亲军都尉府的耳目。二人谈话的内容第二天就交到了仪鸾司副使李千面的手里。
上晌,常歌来到指挥使值房。自从毛骧被派去了凤阳守皇陵,常歌便鸠占鹊巢,每日在指挥使值房点卯。
点完卯,一众千户、百户各自退了下去。李千面却留在了值房当中。
常歌问:“有什么事嘛?”
李千面道:“常大使,昨日周德兴到了廖永忠府上喝酒,发了一些牢骚。咱们的耳目将他们的谈话记了下来。您看是否要记在百官言行录内呈交圣上预览?”
说完李千面将两页纸交到了常歌手中。常歌看后道:“两位功勋老将酒后的牢骚话而已。就不必写进百官言行录了。去年的空印案咱们杀了太多人,损阴德。对于这些功勋老将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就当是积德了。”
李千面道:“常大使真是菩萨心肠。廖永忠和周德兴昨日可没少说您的坏话。”
常歌笑道:“说我几句坏话算得什么事。呵,还好廖永忠聪明,没胡说八道小明王的事。他要是在小明王沉船这件大事上多嘴多舌,那我就只能据实陈奏给圣上了。”
李千面又道:“圣上这两年大加提拔李文忠、蓝玉、沐英那批青年将领,那些淮西老将们多有不满。”
常歌道:“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啊。老将们心怀不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人正说着话,徐辉祖走了进来。
徐辉祖如今已是羽林左卫的指挥使,领兵两万的从二品武官。
徐辉祖拱手道:“常大哥。父亲有信给你。”
徐达自上次北伐失利后就一直以征虏大将军的身份驻守北平防备蒙人,一直没有回应天。
常歌接过了徐辉祖递过来的信。徐达在信中说,这些年他的淮西老弟兄们大都不得重用,那群粗人嘴上没有把门的,定然有些出格的牢骚话。徐达希望常歌这个义子能给他点面子,替淮西老弟兄们在圣上面前多遮掩着些。
徐达其实很庆幸当年在北平收了常歌做义子。如今天下谁人不知,仪鸾司大使常歌虽品级低微,却颇得圣宠,常伴御驾前,是在洪武帝面前能说得上话的人。
常歌看完信,笑道:“义父虽身在北平,却很为应天城里他的那些老弟兄着想。”
徐辉祖苦笑一声:“我的那些叔叔们啊!嗨,真别提了。前日我遇见吉安侯陆仲亨。按照辈分,我应该喊他一声叔父。哪曾想他一看见我就给我行礼,说什么他如今是个只有空头爵位的闲人,见到我这个羽林左位指挥使自然是要行礼的。我知道他那是诚心给我难堪呢。无非是因为去年圣上收了他的兵权,他心里有火没地方撒。”
常歌道:“唉,这里没有外人。我说句实话,这两年圣上似乎是有意收夺淮西老将们的兵权。带兵之人最难过的莫过于被人收走兵权。淮西老将们嘴上全是牢骚,心里全是火也情有可原。”
常歌内心深处其实很想保护那些淮西老将。毕竟大明的天下是这群老将打下来的。这些人又都是他义父徐达的旧部。然而,有些老将成心闹事,常歌想保都保不住。
东宫。
东宫詹事府的太子属官们每月初一都要在东宫聚齐,跟太子谈论政事、兵事。除去徐达、李善长、刘基等不在应天的属官,所有人都要在巳时正刻到达东宫。
巳时已到,太子属官们都已聚齐,唯独缺了詹事同知廖永忠。
太子的老师宋濂说道:“德庆侯应该是有什么急事,没来得及向太子告假,咱们先开始议政事吧。”
朱标道:“好,请宋先生先点个题。”
宋濂道:“那就议一议山东盐税之事。”
明初洪武帝封东宫属官,只有李善长、刘伯温、宋濂、杨宪四人是文官。剩下的如徐达、冯胜、廖永忠、胡廷美、康茂才等全都是武将。上次北伐蒙元之后,洪武帝让立下大功的傅友德进了詹事府。如今杨宪已死,李善长、刘伯温告老还乡不在应天。詹事府中只剩下宋濂一个文官,其余都是丘八。这群大老粗不懂什么政事,议政事时,朱标和宋濂一问一答,一众武将个个昏昏欲睡。
一个时辰后,议政结束,接下来该议兵事。一众武将顿时来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