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帝道:“有功就是有功,该赏。不过你年纪轻轻就做了仪鸾司大使,在亲军都尉府中风头甚至盖过了毛骧。有时候年轻人风头太盛不是好事。这回朕不升你的官,只赏你一件东西。云奇。”
云奇道:“奴婢在。”
洪武帝吩咐云奇:“你去把老曹国公给朕打的那件东西拿上来。”
洪武帝口中的“老曹国公”,说的是他的姐夫李贞。洪武帝幼年家贫,他的二姐十四岁就嫁给了李贞。李贞只是个村里的木匠,平日里靠做木工养家糊口,日子也过的紧巴巴的。就算是这样,李贞还是时常拿出本就不多的粮食救济朱家。
在洪武帝看来,李贞既是他的姐夫,也是他全家的恩人。
后来洪武帝参加了红巾军,李贞带着儿子李文忠前来投奔。李文忠颇有将帅之才,屡立战功,成为了洪武帝手下的一员悍将。李贞却一直闲居在家,没有担任官职。
大明开国分封百官之前,洪武帝曾专程将李贞接进宫中。他直截了当的说:“二姐夫,咱马上就要做皇帝了。封谁做官是咱说了算。你想做个什么官儿?直接跟咱说,咱一定封。”
淳朴的李贞说:“上位啊,我大字儿都不认识一箩筐。要是当了官儿不是害了老百姓么?”
洪武帝拉着李贞的手,说:“二姐夫,当年要不是你恐怕咱早就饿死了。你是咱老朱家的恩人,咱过几日做了皇帝,要是不封你个官儿当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
李贞想了想,说:“有没有管做木匠活的官儿!我能吃几碗米就出几分力。这辈子我就懂木匠活,你就封我个管做木匠活的官儿吧!”
于是洪武帝封了李贞驸马督尉、镇国上将军的虚衔,又任命了他一个实职——宫廷营缮主事,专管扩建皇宫的木工事宜。
李贞当了官儿,却不改简朴的本色。每日着旧衣,食粗茶淡饭。儿子李文忠看不下去,他却告诫李文忠:“不能忘了穷苦人的本色。”
李贞上了年纪,洪武帝为了方便见到自己的姐夫,就把皇城里的一个院子赏赐给了他。几位年轻的皇子经常去他们的姨父家玩耍。李贞时常教几个皇子一些木匠活。刘伯温曾进言洪武帝:“诸皇子在驸马都尉处持刨弄锯,不合礼制。”洪武帝却嗤之以鼻:“当年驸马督尉用一把锯,一支刨养活了朕的全家。皇子们到他那里做木工是不忘本!”
洪武三年,洪武帝大封功臣。李贞的儿子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今年秋,洪武帝特旨恩赏李贞同晋曹国公爵位,准许李家一门两国公。时人称李文忠为“曹国公”,称李贞为“老曹国公”。
总而言之,李贞是一个居功不自傲的外戚,一个可爱的老木匠。
云奇拿来了一个剑匣。洪武帝道:“朕这回就把它赏给你吧。这可是老曹国公的手艺,地道的很。”
常歌连忙叩首:“微臣谢圣上恩典!”
常歌捧着剑匣出了乾清宫往家走。路上他心中疑惑:圣上赏我一个剑匣是什么意思?
常歌随军出征快半年,终于到了家一家团聚。常四、宋盼儿俱是欢喜。一岁半的小世勋已经开始牙牙学语,宋盼儿抱着他,对他说:“这是你爹,快叫爹。”
小世勋挥舞着自己的小手,奶声奶气的喊道:“爹。”
常歌一把抱住小世勋亲了又亲:“我的好儿子!可想死你爹了!”
晚上吃罢了团圆饭,常歌问常四:“四叔我不明白。这回我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圣上为何只赏给我一个老曹国公打的剑匣?”
常四道:“老曹国公是圣上的恩人。他打的剑匣要比免死铁券还贵重。”
一旁的宋盼儿却道:“四叔,圣上送常歌这东西,恐怕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宝剑应该藏于匣中。圣上这是在暗示常歌,要学会收敛自己的锋芒。”
常四听后一拍手:“我侄媳妇儿的才智要强于咱爷俩啊!她一语中的。这层意思咱爷俩谁也没琢磨出来。”
常歌道:“盼儿,你是说我这些年屡立大功,风头甚至盖过了顶头上司毛骧。圣上赠予我这剑匣,是在提醒我收敛锋芒,不要飞扬跋扈?”
宋盼儿道:“一定是这样。”
常歌笑道:“明白了。盼儿你真是我的贤内助。比我会揣摩圣意。”
常四道:“女儿家的心思还是比咱们糙老爷们缜密啊。你记住,明日回了亲军都尉府,千万不要居功自傲,对毛骧和一众同僚无礼。”
常歌给常四斟了杯酒:“记住了四叔。”
巴蜀已平,明升聚敛在成都、重庆两城的钱粮让大明的国库再一次充盈起来。第二次北伐提上了日程。
皇城东北角的一个院子当中,老曹国公李贞正在锯一根木头。
太子朱标和四皇子朱棣来到了院子里。朱棣飞奔向李贞:“姨父!外甥来看你啦!”
朱标更为稳重,他缓步走到李贞面前,拱手行礼:“外甥朱标,请姨父大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