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城,李文忠府邸。
二十八岁的李文忠在书房中来回踱步,仿佛一头被困于牢笼之中的猛虎。去年朱元璋发讨张檄文,围攻平江。他三次请缨,请求担任攻城先锋官。朱元璋却让他带领偏师去了杭州,牵制杭州城的伪周军增援平江。
李文忠本来想当主力,最后沦为敲边鼓的,心里憋了一肚子火。他把火全都撒到了杭州的伪周军身上。本来他的任务是牵制,而非打下杭州城。天生勇武的他竟率区区两万人马,打得杭州守将谢五出城投降。
打下杭州后,他给舅舅朱元璋递了八道加急文书,请求挥师去平江,协助徐达攻城。哪曾想朱元璋命他带领本部兵马返回应天。一进应天城,朱元璋又下令他交出兵权,困居府邸,每隔五日由李善长教他历代兵制、演兵之法......
书房中的李文忠越想越来气,暴怒之下他竟抽出刀架上一柄锋利的唐刀,一刀将书桌斩成了两半!书桌上的《大宋兵制》、《唐军律》等等书籍散落一地。
这时,右相李善长走进了书房。他捋了捋胡须,笑道:“文忠贤侄,你好大的火气。”
李文忠自知失态,连忙将唐刀收回刀鞘:“李先生,平江打得热火朝天,我却在应天城里看景!连兵权都被收走了。没火就怪了!”
李文忠是淮西党成员之一。对李善长颇为敬重,一向视李善长为自己的老师。
李善长叹了声:“唉,文忠贤侄啊,你怎么还是不明白上位的苦心?”
李文忠抱怨道:“我舅舅有什么苦心?无非不信任我,觉得我年轻莽撞,打仗不如徐达、常遇春、汤和那些老将稳重。”
李善长大笑道:“呵,你这个人的确是年轻莽撞。不然也不会拿一张小小的书桌撒气。上位是在磨你的性子,好让你担当大任啊!”
李文忠问:“大任?什么大任?”
李善长沉默不言,思忖良久后说道:“罢了,今日我就向你泄露下天机。伪元至正二十一年,上位刚刚被龙凤小朝廷授吴国公,便撤销了行枢密院,改设大都督府,节制内外诸军事,对嘛?”
李文忠想了想,说道:“是。那年我才二十二岁。我舅舅任用朱文正为大都督。两年前,朱文正勾结张士诚,被撤了大都督职位。之后舅舅就再也没有委任过大都督,只在大都督府下设了一个副使,现在的大都督副使是康茂才。”
李善长侃侃而谈:“本来上位设立大都督府,是打算以大都督府统辖各部吴军。可现在呢?兵权全都在诸位将领手中。大都督府名不副实。半年之前,上位曾向我透露,打算收各部将领的兵权,统归大都督府掌管。今后诸将只有统兵权,调兵权则全归大都督府。他还打算任用一心腹之人继任大都督之职。”
李文忠一脸无所谓的说:“那跟我有什么关系?难不成舅舅打算让我当大都督?根本不可能!论资历、论能力、论战功,徐达、常遇春、汤和、耿秉文那些老将都比我强得多。大都督的官帽怎么也落不到我的脑袋上!”
李善长摇头:“你错了!打个比方,现在徐达帐下有二十万吴军主力。他既有调兵权,又有统兵权。如果他当大都督,大都督府岂不成了一个空架子?调兵权、统兵权还是徐达的,状况根本不会发生改变。”
李文忠若有所思:“你是说......上位会启用一个资历低的人担任大都督。牵制徐、常、汤那样的老将。”
李善长笑道:“没错!为什么你在杭州打了胜仗,上位却收了你的兵权?又让你困居府中,整日研习历代兵制?一来是磨炼你的心性。二来是让你熟悉兵制,日后好替他掌管大都督府。”
李文忠吃惊不已:“我?为什么是我?”
李善长道:“因为你是上位的外甥!且天性纯良,对上位忠诚万分。常言道,外甥只跟舅舅亲。你在上位眼中的分量,仅次于他的几个亲儿子啊!”
李文忠听了这话,表情由怒转喜:“我舅舅真是这么想的?”
李善长坐到椅子上:“呵,这下你可放宽心了吧?区区两万兵马被上位收走算得了什么?上位打算给你的,是除了亲军七大营之外的四十万吴军!不过,有件事我要提醒你。”
李文忠问:“什么事?”
李善长道:“我劝你不要在府上养那么多的门客!应天城里的人常说你李文忠李平章是小孟尝君,喜欢养门客,有门客八百。孟尝君养门客是为了谋夺齐国大权。你养门客是为了什么?迟早会引起上位的猜忌!”
李文忠有些不以为然:“我那是在为舅舅招揽天下才俊。我的门客不就是他的门客么?”
李善长叹了声:“唉,话我已经说到了,听不听得进去是你的事。好了,今日我给你讲宋代兵制。”
李文忠没有想到,他的门客中有一人已经犯下了大罪,且已被拱卫司的常家叔侄盯上。
李府大门外。
常歌身着绸缎,手里摇着一柄大折扇,一副富家公子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