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冕鸿案只是一桩小的不能再小的贪腐案。拱卫司中从杨宪到毛骧都未将这案子放在心上。哪曾想,这桩案子却惊动了吴王朱元璋。
吴王府。
朱元璋像往常一样看着各衙属递上来的公文。李善长和刘伯温陪侍左右,亦参阅着公文。
朱元璋拿起拱卫司今日的公文。上面一共列举了七八桩案子,十几件事。方冕鸿的案子列在最末。朱元璋看后面色一变,“啪嚓”拍了下桌子。
李善长和刘伯温吓了一跳。二人抬起头,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道:“真是小人啊!应天府的教谕方冕鸿,号称什么江南大儒。管着聚贤书院,竟利用职位之便,贪污学舍扩建款。又在招收学子的事情上私下收受贿赂!一个七品学官,短短半年内竟然敛财达一千余贯!什么叫衣冠禽兽?什么叫斯文败类?方冕鸿就是!”
李善长不明所以:上次见上位发这么大的火,还是朱文正勾结张士诚案发。
刘伯温心中暗道:方冕鸿?那是个极有学问的人,两年前是我推荐他从江宁县司狱任上调到应天府当教谕的。我这些年推荐的饱学儒士总有上百,上位应该记不起是我.......
出乎刘伯温的意料,朱元璋话锋一转直接训斥他:“伯温先生,这个方冕鸿是你举荐给应天府的吧?本王一再叮嘱过你们,荐人用人一定要慎之又慎!都说你会看人,这一遭你怎么看走了眼?还有,举人为官,学问固然重要,德行却是首位。李善长,人事是你们中书省所管。你这就查一查,最近两年咱们所用的江南儒士里还有没有德行败坏的。如果有,一律就地免职。”
刘伯温和李善长都是人精里的人精。二人立马听出了端倪:上位有意要打压浙东党!
李善长心中一喜,刘伯温心中一惊。
朱元璋这是结题发挥,有意要削弱刘伯温在江南官场的权威。这些年吴王所用江南儒士,大部分都是刘伯温举荐。这批人大部分都成了浙东党人。
这两三个月朱元璋对刘伯温大为不满。张昶是蒙元暗桩的事并未公布天下。应天官场中却纷传张昶并非因病痛自杀,而是私通伪元被吴王赐死。
这事情是明摆着的,杨宪管着拱卫司是知情人。他把此事告诉了浙东一党。浙东一党将消息散步了出去,为的是打压淮西党的气焰——瞧,投靠你们淮西党的张昶是个不折不扣的内奸。你们淮西党还好意思整日耀武扬威的么?
帝王之术,向来在于平衡。
刘伯温跪地请罪道:“上位,老臣昏聩,向您推荐了方冕鸿,自请责罚。”
朱元璋伸了个懒腰,根本没有搭刘伯温的话,而是站起身道:“饿了!云奇,准备王辇,去王妃那里用午膳。”
朱元璋飘然而去。
李善长扶起刘伯温,假惺惺的说:“伯温先生不必在意。咱们是人不是神仙,哪能看透每一个人的心呢。”
刘伯温意味深长的说:“相国,我推荐的那些江南儒士,并非人人都是方冕鸿,还请手下留情。”
朱元璋来到马秀英处。马秀英像往常一样亲手做好了午饭尝过后等着他。
云奇伺候朱元璋脱去了王袍,朱元璋问:“秀英,标儿呢?”
马秀英答道:“他在宋濂那里念书,中午不回来用饭。”
朱元璋坐在饭桌边,刚吃了两口饭就放下了筷子:“拱卫司真快成了浙东党的了。一个专办秘密差事的衙属,对于浙东党来说竟毫无秘密可言。”
马秀英建议:“你可以撤换掉杨宪啊。”
朱元璋摇头:“不成!我用杨宪,用在‘阴狠’二字上。他虽是个书生,却比寻常的武夫还要狠辣。应天府里能替代他的,只有淮西那边的胡惟庸。要是我让胡惟庸代替杨宪,拱卫司刚从浙东党手中脱手,转眼又成了淮西党的。再者,拱卫司乃杨宪一手创立,从上到下都是杨宪的人。撤了他,拱卫司要彻底洗牌,那些有经验的老检校全要换成新人,于大局不利。”
马秀英想了想:“古今成大事者,以找替身为第一要务。你可以在拱卫司中提拔一个新贵,作为你在拱卫司中的替身,分杨宪之权。”
朱元璋问:“谁?别跟我说是宋盼儿。她虽精明强干不输男儿,却始终是个女流。进拱卫司不合规矩。”
马秀英摇头:“错了。我想说的是常四和常歌。”
朱元璋苦笑一声:“呵,常四?那是个就知道装蠢的老狐狸。至于常歌,他太年轻缺乏历练。”
马秀英道:“常四装蠢是明哲保身,明哲保身是因为他没有野心。常歌缺乏历练,你给他机会多历练不就是了?这二人既非浙东党,也不是淮西党。若他们在拱卫司中得势,正好可以制衡杨宪。”
朱元璋思索片刻后道:“嗯,有理。”
马秀英又道:“徐达昨夜回应天禀报的那件事,我觉得可以交给常家叔侄去查。”
朱元璋有些犹豫:“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