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重生之工业狂潮
  4. 第二百四十六章 扩张之路
设置

第二百四十六章 扩张之路(1 / 3)


又是一年春好处。

东华集团1998年营收突破150亿元人民币,利润20多亿元,东华上下表示活久见、不新鲜。可是在心里面,大家都憋足了劲,盼着把蛋糕做得更大,分的更多。

这一年,东华集团管理股每人能分1000多万元,年底前经过董事会研究决定,管理股从18人增加到25人,分红比例还是每人0.5%,从陈立东的股权收益中调剂出来,25位千万富翁就这么产生了。

1999年千万人民币购买力还是可以的,买房子的话,能整一栋大别墅了。

燕京、沪市、羊城这些一线城市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每平米大概为2500到4500元人民币;商品房的话,燕京二环里每平米1万左右,三环到二环5000到8000。

这时全国职工工资年人均不到7000元,一线城市8000到10000。东华的员工在全国算是顶尖的,年人均工资已经超过2万元。

从华夏全局看,机关工资最高,1998年统计数字为6990元,事业单位次之为6867元,企业最低6322元。

而东华则是工资最高的在一线,在科研。

去年年底,东华各个公司、各个部门的竞聘活动非常火爆,东华网上收到的简历和意向书达几万份,各个单位的人力也再次膨胀了一番。

......

还没出正月,东华各个部门就开始紧张忙碌起来。

元宵节刚过,陈树俭和张学东爷俩搭帮,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买买买。

陈树俭负责考察沿江码头,买仓库、买堆场、买岸线;张学东负责在城市中心买底商、买门店。

尽管将要进入新世纪,但这样的资产和资源仍就掌握在体制内。

码头、岸线、仓库、堆场,一般属于商务部门或物资经销公司。

底商、门店可能属于供销系统的资产,也可能是某个机关的三产。

这些资产有些承包了出去,有的正在待价而沽。

华夏从去年加快国退民进的步伐。去年6月要求部队系统退出商业经营,机关单位搞的实体也在加快清理。

优质资产一般转入各地组建的城投、城建投这些政府直属企业。

一些零头碎脚的资产,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变现,东华收购这些资产和资源,算正当其时。

东华收购资产全部是用现金支付,条件也给的够高,只要合情合理的要求,从来不讨价还价。

而且不只是收购资产,附带的人员也会纳入进来,就是连人带物一起收,这就降低了因资产处置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这么办地方政府最欢迎。

陈树俭和张学东俩人只是站在台前,每个城市与领导们见见面,聊聊天,把意向谈妥。他们身后还有庞大的财务、法务、审计人员跟着,谈妥的事情,与政府部门签约后,再由办事人员落实资产收购那些细碎的事情。

收购这些干啥用呢?

码头岸线和堆场仓库,将作为东华回收物资、销售材料的集散地。

商场门店,作为东华电子产品的营销网点,也是东华在各个城市的办事处、落脚点。

附带的人事安排是最挠头的问题,各家都有各家的困难,接收一名员工就要保障他的权益。

一个人的年龄体力、学识水平、性格爱好、价值理念等等不一。不是接收了就能用,所以现在,同

样累成狗的,还有职高那边。

东平职校去年员工培训规模多达两万人次,去年就已经开始扩区,搞分校建设,张洪振甚至把算盘打到了蓝钢技校身上。

能把蓝市技校收购过来,校园和教师就也有了。

同时,按照陈立东的意见,东华职校今年还要在鹿城、韩中、柴桑这几个市布点,张老爷子的口号是:东华的工厂办到哪里、职业培训就跟进到哪里。

张兵也开始了行动,他的第一个目标在西南。

从燕京飞到滇省叶榆市需要四个多小时,张兵坐在飞机上有些不自在,因为他身边还有一位女士:陈佳宁。

陈佳宁上身穿了一件羽绒服,脖子上扎了一条丝巾,衣着虽然普通,但气质不俗。

出发时,陈立东等人加油打气的话不时出现在张兵脑海,让他心里更加燥热。

陈佳宁倒是好奇这位同伴,瘦高的个字,黑框眼镜,年龄应该不是太大,但有些木讷,于是问:“张总工去过叶榆吗?”

张兵抬手扶了下镜框说:“没有,没去过。你呢?”

陈佳宁说:“我也是第一次。不过,挺向往的。”

张兵也说:“嗯,据说那边风景不错。”

陈佳宁沉吟了两秒才继续说:“其实,我从初中时就听说叶榆了,那时在看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就觉着叶榆是个神话般的地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