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坦秋走过,拾起玉玲珑.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玉玲珑为九五之尊,岂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拥有的.仙宗能深明大义,当是识时务为俊杰.我等忠君爱国,也算是为朝廷尽了一份力.老夫虽然也甚为不舍,却也难当大军之利呀."一些有识之士,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一些半有识之士,此刻也才突然明白,至于那些不明白的就只有不明白了.这一次的武道会若非朝廷从中维持,岂能如此顺利.早知朝廷不安好心,此刻终于明白了朝廷的意图,也终于明白了陈坦秋为甚麽要两人一组对阵.自然有人开始怨陈坦秋太过亲近朝廷,然而一些有识之士却知道其中的秘密.陈坦秋一向少跟朝廷有来往,自当盟主之后,只进过两次宫,一次见宋太祖,一次见太宗皇帝.此次他突然如此亲近朝廷,自是朝廷大力准备,他也无法阻挡,只好身居其中,一稳大局.否则朝廷若真动了血洗群雄之心,那才是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便在此时,三十二个大内侍卫缓步入场.瞧这些人都已是中年,众侍卫步子沉稳,手握腰刀,都是高手.诸众面无表情,昂首挺胸,甚是威武,这一切自然是朝廷安排好的.左边一人年过花甲,虽然白发苍苍,却甚是健朗,乃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另一人则是真宗皇帝的贴身护卫王应昌,不到三十,武功不差,人自然也忠心,圣旨自然也是他拿着的.皇宫大内的几千侍卫中能够持兵器随皇帝驾前的只有六个人,他就是其中之一. 江湖上对于朝廷的大内侍卫的装束颇为熟悉,当年南偷偷天王夜入大内,偷盗太宗皇帝御用宝剑,并留下大名.太宗大怒,派出三百大内侍卫,追缉京师周边五路.这些年来不时有想出名的人夜入大内,便经常遭到朝廷追缉,大内侍卫出宫已不是新鲜事了.看到王应昌手中竟然捧着一道圣旨,群雄虽然知道朝廷早有准备,却没想道有此一着.有了圣旨到,自然要跪拜.许多人便开始心里咒骂,却都看向陈坦秋. 高,王二人向陈坦秋一揖,说道:"陈盟主,久违了."陈坦秋笑道:"还请宣读圣旨吧."两人一点头,王应昌高举圣旨,朗声道:"圣旨到,诸众接旨."这一声同样是深厚的内力,这些日子以来总会有人为了显示武功都会这样喊两嗓子,诸众早已见怪不怪了.陡然间天下群雄但听四周兵甲锵锵有声,数万众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声势浩大,震慑人心.这许多禁军就站在人群中肃拜而立,人人亦是纵声高呼,肃穆庄严.一众大内侍卫当先跪了下去,陈坦秋,逍遥灵女,慕秋白舞依先后跪了下去.陈坦秋都跪了,一众武林盟岂能不跪,又怎敢有人不跪,见圣旨敢有不跪者,那便是跟朝廷作对,是要诛九族的.天下群雄相续跪了下去,便是自吐蕃诸部,大理来的也都跪了下去.王应昌摊开圣旨,念道:"制曰:仙宗体谅国体,献至九五,朕心甚慰.兹赦免仙宗,逍遥城谋逆之罪,一律悬赏撤销.望卿等自此皈依国体,不甚逾越.再有犯之,朕定当尽剿.兹天下壮士齐聚泽地一教武艺,朕心壮哉.望诸壮士体恤国民,倡国泰民安之心,朕心可知可慰,故兹诏示.景德元年三月十五日." 这里许多人都没有接过圣旨自然也不知道礼仪,除了武林盟便是知道了也当装作不知,心里更是咒骂不停.这道圣旨即是给逍遥城,仙宗的,也是给天下群雄的,这道圣旨自然落到了陈坦秋手中.便在此时,号声大作,鼓声大起.诸众跟官兵住的久了自然知道这样的号角鼓声就意味着进攻,不由纷纷变色,甚是惶恐.却没有听到官兵的喊杀声,轰轰声中传来的是官兵整齐的踏步声.后面的人自然看的真切,军前先锋在前开道,连声吆喝.诸人虽有不满却哪里敢有怨言,这里到处都是官兵,群雄对朝廷都隐隐有了一份畏惧之心.当前一五十多岁的戎装劲汉领着数位将军驱白马前行,随后便是大宋的国旗,接着是王字的大旆,较国旗为小,却是诸旗之中的第二大旗.身后便是亲军护卫,接着是四列步军,手持长枪,钩镰枪,弓弩,长刀.军队向后延绵看不到边,人数自是不少,铁甲锵锵,明光闪耀.一些陕西路的黑白两道自然知道这是西面行营都部署王超将军,统帅西北禁军十万之众,远不是王永宗这样的临时都部署所能比拟的.见他带这麽官多兵来,诸众均忐忑不安. 军队径直走到场中,两名官兵取来铁箱.王彦昌亲自将玉玲珑放入锦盒,装入铁箱,由四名大内侍卫进入马车中看守,余下侍卫守在四周.官兵牵来二十八匹军马,一旁侍立.王,高二人当下向陈坦秋告辞,翻身上马,走到军前,向王超一揖,几人本就不熟,各司其职.客套几句,王超一声令下,但见传令兵来回穿梭,军令一道道传下去,甚是快捷.这样一来,便似诸军在天下群雄身前演戏一般.王超这次带来三千步军,两千骑军,当下后队变前队,中路大开,王超当先驱马疾奔.小半个时辰,诸军绝尘而去,只留下群雄望军心叹. 陈坦秋朗声道:"大伙都瞧见了,圣上神威,咱们都是山野草民,自然是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