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非人再临计划
  4. 第 131 章
设置

第 131 章(2 / 5)


简并用的时代,后来到了魏晋以后,人们就全面的使用纸张,就不再用竹简了。”

我说完以后,野哥朝我竖起了根大拇指,然后有些自嘲的说道:

“嘿小何,还是你有文化啊,野哥职高文凭,这些历史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

说完后,野哥把那捆竹简拿起手里,又翻来覆去的看了会儿,然后转头冲我说道:

“但现在问题是,咱们也看不懂这竹简上的字啊,……这到底是什么字??看上去像是画一样,有点像是象形文字,但应该也不算是甲骨文吧,有谁懂??”

野哥这么一说,也彻底难倒我了,我仔细看了看这竹简上的字体,怎么说呢,这上面的文字,有些已经有点看得出有点现代繁体字的字形了,但是有些还有一些象形文字的笔画,总得来说大部分字的字体笔画比较多,有些字有十多笔甚至二十多笔,但是每个字基本上都是方方正正的,比较瘦长,然后圆弧笔画比较多,笔画没有什么锋芒,……总之就是介于彻底的象形文字和比较规整的小篆之间的文字,但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于是乎,我转头看向手机镜头,对着直播间的观众们问道:

“家人们,我和野哥都不认识这个竹简上的字,你们有谁有这方面的知识,帮咱们分析分析,这竹简上写的到底是什么字体,上面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个信息很重要,没准就是解开这个隧道施工队死亡之谜的关键信息,……哎呀,你们先等等,我把这些竹简上的字,一根根的拍成图片发到评论区,懂得家人们在下面评论哈。”

说罢,我就跟野哥一起,小心翼翼的把捆着那捆竹简的细麻绳给解了开来,然后把那十几根竹简,我数了下一共有12根,每根上面大概有20个左右的字,我跟野哥把这些竹简一根根的小心的排列起来,放在郭红星的大床上,然后我就拿着手机,把每根竹简都拍了一张照,然后就用我的抖音号发到了直播间的评论区里,并且置顶,好让每个人都能看见。

发完以后,我跟野哥就把脑袋凑到手机前面,看着直播间公屏上的话,还有评论区低下的留言。

轻舞飞扬:虽然我看不懂这竹简上的字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对文字的历史有些了解。文字的演变,从商周-春秋战国-秦朝这样的时间线推演下来的话,是以下的变化过程。

轻舞飞扬:汉字的产生,成系统的出现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仓颉造字。仓颉这个人是轩辕黄帝的史官,《淮南子·本经训》里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仓颉创造出文字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下起了粟米雨,而百鬼却在夜里哭泣。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的理解是,发明文字这件事对人类而言,是一种双刃剑,一方面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提高,可以更好的获取食物,但是另一方面,人类和鬼神灵异之间的联系,却因为文字的产生,而受到了阻碍,变得疏离起来了。

轻舞飞扬:还有一种解释是,文字是具有力量的,一个东西一旦被用文字来‘命名’,也就意味着,这件事物的本质和原理,被人彻底的理解,从而失去了神秘感,这件事物也就能被人利用,哪怕是神鬼精怪都不例外。后来文字的力量,被人用来发展成‘诅咒’这门巫术,产生了很多咒语,咒术之类的技术,用来害人或者帮助人。

轻舞飞扬:至于有各种文物证据可查的汉字,是殷商后期开始的,这时候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为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具体表现是它的文字跟图画一样形象生动。后来到了西周晚期,演变成了大篆,大篆包括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以及后来金文的繁化籀文。甲骨文顾名思义,主要是刻在龟壳兽骨上的,后来到了周朝,周朝重礼器祭祀,同时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青铜器被大量的使用,尤其是‘青铜鼎’大量的在祭祀中使用,而刻在这些钟鼎上的文字,就被称为‘金文’。不过这一时刻,青铜器并不是文字的主流载体,主流载体还是竹简。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个国家的文字也发生了小幅度的异变,主要有石鼓文和秦简牍,尤其是石鼓文,是周朝大篆向秦朝小篆的过度体。

轻舞飞扬:最后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统一了度量衡也统一了文字,正式将官方字体确定为小篆。这就是这段历史的变化。

轻舞飞扬:看这竹简上文字的字形,虽然我看不懂意思,但是能看出来,这属于金文的一种变形,也就是说,这些竹简的年份,正是春秋时期。

直播间里的这位网友的评论发出以后,我感觉她说的好有道理,就把她的话全都念了出来。然后一边念,我一边回忆着之前看到的郭红星的幻影,我清楚的听见他在幻影里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些竹简是老张头在隧道地底下挖出来的,换句话说,这些竹简的出处,应该是来自于2500年前埋在隧道这块地底下的那个古吴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