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只要哥和嫂子不嫌弃,等我刻完这个,就给你俩刻手戳儿。” 陈维民一听就笑了,他就这么点儿本事,人家能开口让他帮忙,那是瞧得起他,觉得他行。 对于陈维民来说,他缺的,恰恰就是别人的认可,所以陈维民二话不说,直接就答应了。 “你嫂子今天来,还有件事儿要找你帮忙。” 周青岚下午还得去学校上课呢,所以盛希平也没废话,直接表明了来意。 “学校不是要组织文艺汇演么?你嫂子心里没底,寻思着请你搭把手,帮着他们班排练一下节目。 你看看有没有时间,过去帮个忙?” “有,他在家也没啥事儿,有的是时间。 老二,伱嫂子的事儿,你可得上点儿心啊。”不等陈维民回答,那边徐秀香抢着说道。 作为母亲,家里每个孩子她都操心,但是对老二,徐秀香操心最多。 当初陈维民出事,徐秀香差点儿就活不下去想要领着儿子去跳河自杀了。 得亏那时候怀了老四,这才打消了寻短见的念头。 这些年,徐秀香最心疼的就是二儿子,如今儿子大了,徐秀香也愁着,不知道儿子将来的出路在哪里。 现在他们夫妻岁数还不算大,能养着老二,可是再过二三十年呢?等他们动弹不动了,老二可咋整? 兄弟姐妹再亲,结了婚之后都各顾各的日子,偶尔伸把手行,谁也不能天长日久的照看個残疾人啊。 陈维民高中毕业之后,一直在家里呆着。 徐秀香能看得出来,儿子一天比一天沉闷,眼见着没了活力。 徐秀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不知道怎么帮儿子。 正好盛希平两口子来了,要请陈维民去帮忙,别说请不请的,只要能让陈维民走出家门,融入人群,徐秀香就知足了。 所以,徐秀香才不等儿子开口,率先答应了盛希平夫妻的邀请。 “嫂子,你看我这样去学校好么?”陈维民似乎没多少信心,犹豫的问道。 他残疾多年,听过无数带侮辱性质的言语,别人还给他起外号,叫他“半拉瓢”。 林场的孩子,哪怕是家长三令五申不许胡闹,还是有人见了陈维民就笑话他。 学校里孩子多,陈维民就担心,他去学校帮忙,那些孩子见他这个样子故意不听话,瞎胡闹。 那样就不是帮忙,是帮倒忙了。 “那有啥不好的? 别的地方不敢说,但是在你嫂子的班级里,谁要是敢嘚瑟瞎胡说,不用别人,我们家老六就能揍的他满地找牙。” 盛希平一听就笑了,他家老六在班级里,那就是扛把子的,班长都没他好使。 班级里但凡有人敢炸翅儿,盛希泰带着一群小弟就给人家收拾了。 一听这话,满屋子的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老二,去给你嫂子帮帮忙吧,你这成天呆在家里也不是回事儿,出去散散心也好。” 徐秀香看着二儿子,语重心长的劝道。 大家伙儿都这么说,陈维民也不想成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于是就点头答应了。 正好时间也到了,周青岚得去学校上课。 于是就跟陈维民商议好了,下午上完两节课之后,陈维民去学校,帮着排练节目啥的。 就这样,毕业后一直在家呆着的陈维民,终于走出了家门。 在陈维民的帮助下,五年级全班三十多个孩子,安排了一个大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一段样板戏《红灯记》,一首由陈维民执笔写出来的诗朗诵《伐木工人赞歌》。 别看只有三个节目,但每个节目都是精品,在周青岚和陈维民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非常认真的学习排练。 最终,在十一月末的上山文艺汇演中,五年级的节目赢得了伐木工人的一致好评。 尤其是那首诗朗诵《伐木工人赞歌》,算是说到大家伙儿心坎儿里去了,最终被评为优秀节目。 场里的领导,学校的校长主任,都夸周青岚有才华,不光教学能力出众,文艺方面也这么有天赋。 校长当场就说,要给周青岚评选先进,积极争取给她转正。 “王书记、郑场长、校长,这个功劳我可不敢抢。 我们班之所以能排练出这么好的节目,主要是维民的功劳。 他帮着忙活了小半个月呢,那个大合唱还有诗朗诵,都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 面对领导们的夸奖,周青岚并没有贪功,而是把陈维民推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