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林远秋的心思都在京城那边,一心期盼着圣上的身体会有所好转。
说实话,林远秋还真没做好迎接新一轮帝王的准备。
可想到圣上的岁数,他心里也明白,自己能做的怕也只有期望而已了。
这世上唯生老病死由不得人,年岁大的人真要离去,不是你想挽留就能留得住的。
可越是清楚这一点,林远秋心中越是难受。
圣上对他有知遇之恩,林远秋是知道的,自己的好多政绩除了自身的努力,还与圣上的鞭策分不开。
就像外放永宁州的时候,自己既做着知州又身兼定胡县父母官一职,这样的任职可不多见,而圣上之所以会如此安排,也是因为对他的信任。
虽说这样的做法让林远秋在治理上有些吃力,可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了一个可以大展抱负的平台,也才有机会做出歼灭山戎人,以及带动一方经济的政绩。
所以,对景康帝,林远秋心里一直都是充满感激的。
让人高兴的事,三月的时候老师又写了信过来,信中说了圣上的身体已有所好转。
这让林远秋顿时开心了不少,不过在回给老师的信上,林远秋依旧叮嘱了要多注意安全的事。
不是他危言耸听,圣上的病体哪怕这会儿已经恢复,可依着他的年岁,皇子们哪里不会有所行动,所以接下来的朝堂绝对平和不了。
话说史书内容不管有没有参着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历来皇权交替之际,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平静。在这个时候,那些与皇子们走得近的官员,绝对会为自己跟随的主子做着最后的奋斗,毕竟从龙之功就在眼前,哪有干等着不拼上一把的道理,这会儿正是最易殃及池鱼的时候。
所以多加小心肯定不会错。
给老师的信上林远秋还会斟酌着用语,可写给两个妹夫的,林远秋说话就不带客气了,信上直接让两人下了值后多待在家里,休沐日若非必要尽量少出门。
在周子旭和王文昌的心里,大舅哥可不是一般的存在,特别在歼灭了这么多山戎贼人之后,两人对林远秋的佩服可谓五体投地。
所以,大舅哥的话,周子旭和王文昌自然是听的。
再说,休沐的时候,他俩一般只会往庄子上去,领着妻儿烤烤兔肉,捡捡鸡蛋,实在不要太惬意,那与人乱来往的情况根本不会发生。
朝考之后,王文昌并未像刘青安和张元那样被安排到地方上去任知县,而是在国子监当了一个七品监丞。
国子监隶属礼部,林远秋知道,王文昌能得了这个职位,应该是老师帮的忙。
监丞掌管着国子监的行政和教务,依着王文昌安时处顺的性子,林远秋觉得,这个差事还挺适合他的。
······
随着春月的离去,火热的盛夏又来临了,此时地里的谷穗,开始饱满了起来。这是灌浆的表现。等再过上一个多月,又将到了粮食的丰收季。
原本这该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可这几日的林远秋,心里并不平静。
就在上个月,老师又给他写来了信。与之前一样,还是因为圣上生病的事,且这回要比年前那次更严重一些。
听老师的意思,因着圣上身体有恙,原本每日都有的早朝,现下已改成了三天一朝会。
单从这点上,林远秋便能肯定,此次圣上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否则就凭景康帝的兢业,若是身体还能撑住的话,是绝对不允许自己有懈怠的。
林远秋还记得圣上摔跤的那一次,当时只休息了几日,就又忙碌到政务上了。
想到这会儿离老师写信过来,已过去快两个月,也不知道圣上如今如何了。
一直到了谷穗沉甸甸的弯下了腰,京城都没传出圣上病危的消息,这让林远秋不禁松了口气,都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想来圣上的身体已有了好转吧。
许是气候的差异,与塞北相比,南方地区的稻谷要早上好些时候成熟,是以在这边开始收割稻子时,南边第二茬水稻已种下一个来月了。
收了粮食,接下来自然是上报朝廷了。
今年各州府采用的都是新种植方法,粮食产量肯定超出以往太多,所以在写奏折时,官员们心情激动的同时都有些迫不及待。
林远秋也做了上报,在统计了整个石洲府的稻谷收成后,他就写了上报朝廷的奏折。
大约有了一次种植经验,今年石洲府的稻谷总产比去年还要好上一些。林远秋心想,等圣上看到他上报的数据后,肯定是心情愉悦的。
······
然而,此时远在塞北的林远秋并不知道,这几日景康帝的情况不太乐观。
原因还是因为大皇子闹出的篡权之事。
这些时日,京城的官员们可谓人心惶惶。包括景康帝在内,大家怎么都没想到,京郊大营的陆统帅竟是大皇子的人。
所以,在得知大皇子与陆统帅突然冲进皇宫,准备挟持皇帝,好让他写下禅位诏书后,众人简直可以用惊呆来形容。
原来,在看到父皇让三弟进御书房帮着批阅奏折后,大皇子就有些着急了起来。他觉得父皇这个时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