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4. 第153章 挟众自保我会密裁(五千字章 )
设置

第153章 挟众自保我会密裁(五千字章 )(3 / 4)



他主动联系了一堆宗室、勋贵、外戚。鼓动他们入股。股本很低,不过每家千两而已。。

十几个股东,凑出的本钱不过一万多两。远远不够吃下一千多个县的脏粮。

这倒好办。张维管着宝泉局。

各地的商税银,收上来都是市银样式。需要交到宝泉局熔铸成官锭。

张维果断挪用宝泉局尚未熔铸的市银做本。

横竖这生意定然大赚,不愁堵不上窟窿。

而囤放粮食的粮仓更是现成的。张维本就是“仓场侍郎”,通州仓场就像他自家的菜园子。

这笔生意,张维等于是用朝廷的银子收脏、用朝廷的仓场囤脏。

海量数目的粮食,只有润德粮行吃得下。一传十十传百,地方官们都来找润德粮行销赃。

应该吃到百姓嘴里的粮食,经过地方官、润德粮行这一番交易,变成了贪官污吏荷包里白花花的银子。

从去年八月到今年五月,短短九个月时间,润德粮行获纯利三十八万两。

其中五万两分给了站柜先生们。

一万两打点给宝泉局的一众官吏、库兵;通州仓场的一众官吏、粮丁。

十五万两分给了十几个股东。

张维获利十七万两!

如今,通州仓仍然囤积着四十五万石脏粮。

常风拿到了杨墨的供状,直接进了宫。

弘治帝看完了案卷,说了三个字:“好手段!”

常风附和:“是啊皇上。用民间的俗语形容张维做销赃生意的手段,叫‘白水捞银子’。”

弘治帝怒道:“大明有严格的矿禁。可从京城里的侍郎,到地方上的县令、县丞,都将老百姓当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银矿!”

“朕亦有过。若不是朕头脑一热,下了囤粮的圣旨。又岂能给贪官墨吏们盘剥百姓的机会?”

“黄伯仁说的那句话——不折腾的皇帝就是好皇帝。朕现在深以为然。”

常风问:“敢问皇上,涉案者该如何处置?”

弘治帝将问题抛还给了常风,反问:“你说呢?”

常风心中暗道:如果大张旗鼓的惩治涉案者。户部右堂、宗室、勋贵、外戚涉案。传出去还了得?

站在朝堂最高处的这批人,竟在争先恐后挖大明王朝的墙角。张扬出去,朝廷的颜面何存?

所以,不能明惩,只能暗惩!

常风拱手:“禀皇上。京城最近混进了一伙儿土匪。这伙儿土匪胆大包天,竟冲进了户部侍郎张维的府邸,杀了张维,将张家家财劫掠一空。”

“通州仓场那边,因防鼠防虫有方,多积了四十五万石粮。应将这批粮划入户部粮册。”

“另外,通州有一粮行,名曰润德粮行。因经营不善,欠了一屁股账。老板也跑了。应让户部接手粮行。”

常风等于委婉的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密裁首恶元凶张维,抄没其家财。

第二个建议,将润德粮行囤积在通州仓的赃粮充公。

第三个建议,将润德粮行内的活水银也全部充公。

至于那些股东......全都是些皇亲国戚、公侯勋贵。就不做惩处了。

有时候,除恶不能务尽。否则就会演变成法不责众。

弘治帝凝视着常风,心道:常风这人堪大任。做事能够从大局着眼!朕也该正式将北镇抚司交给他了。

弘治帝没有说话。有时候,沉默等同于默许。他默许了常风的建议。

盏茶功夫后,弘治帝才开口:“就按你所说,去办吧。”

常风拱手:“是,臣告退。”

常风出了皇宫,立即在锦衣卫内召集起三百名专办密裁差事的好手,一百名查检千户所专司抄家事的袍泽。

众人换上了夜行衣,趁着子夜的夜幕掩护,浩浩荡荡冲进了张维的侍郎府邸!

张维是文官。文官府邸除非有特旨,否则是没有兵丁保护的。

众人将张家上下一百二十多口全部抓了起来。

常风进了张家书房。书房内,张维已经被五花大绑。

常风带着遮面的面巾,张维并未认出他。

张维以为常风是来求财的歹人,于是说:“好汉,你们这么多人进了我的府邸,是求财的吧?”

“好说,一万两万我还是拿得出来的。”

常风冷笑一声:“我要的是你全部的财产。一万两万?打发要饭的吧?”

说完常风摘去了面巾。

张维目瞪口呆:“锦衣卫常风?你要干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