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4. 第363章 正德十二年
设置

第363章 正德十二年(2 / 3)


无法调动更多驻军。臣无能为力。

王守仁的胆子的确不小。刘瑾得势时敢痛骂刘瑾。现在又敢跟皇帝讨价还价。

正德帝不仅不怒,反而大喜。就怕你不敢跟朕要权!别的地方的巡抚跟朕要权,是心怀叵测,图谋不轨。南赣巡抚跟朕要权,是有担当,敢作为!朕给你!

正德帝破格授王守仁这个“小巡抚”王命旗牌,整个江西的驻军皆归他调遣。

王守仁有了更大的兵权后如虎添翼!

二月,王守仁进兵大庾,破三十七匪寨,斩、俘四千六百;三月克左溪、横水,破八十四匪寨,斩、俘六千。随后发兵赣州,斩、俘两千。

其余土匪四散而逃,如鸟兽散。

王守仁又贴出安抚告示,凡曾落匪者,至官府自愿登记上册,官府既往不咎。否则事后查出,一律斩首。

一时间两万多土匪争相去官府自首。

王守仁只对诚信之人诚信,不对土匪诚信!既往不咎?呵,信你们就输了。

他让自首的两万多人自相检举。凡有人命在手者,一律杀无赦。匪寨大小头目,亦杀无赦。

王守仁在江南读书人口中,是学富五车的“阳明先生”、“亚圣人”。在南赣土匪口中,则是“王剃头”。

就这样,困扰朝廷二十余年、花费军费无数,前后五任巡抚束手无策的南赣匪患,被王守仁仅用十个月时间彻底平定。

正德帝一看,哎呦,这王守仁行啊!南赣匪患被伱平定了,那闽西、粤东匪患也交给你了!

王守仁以“小巡抚”之身,得统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卫所军。在闽西、粤东连战连捷。各路土匪望风而散。

你们当我王守仁是个书生,殊不知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明战神。

这个“神”可不是王守仁自封的。南方官员、百姓,皆称王守仁为“神仙巡抚”。

匪剿完了,还要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防止匪患死灰复燃。

王守仁在江西客家人中恢复了秦汉保伍制度。在各地建立“父老兵”、“子弟兵”,即后世所说民兵是也。

随后王守仁开始兴办学堂,兴教化。推行《十家碑法》、《南赣乡约》。南赣好勇斗狠的风气得以改变。整个南赣焕然一新。

接下来是鼓励垦荒。“垦荒新田尽归垦民”。老百姓有了饭吃,自然不会再闹事。这才是杜绝匪患的根本所在——这是他被贬龙场期间,与苗人的交往中悟出的道理。

所谓的圣人,应不仅创建学说,流传千年。更应能将理论付诸实践,且行之有效。

从这个标准上说,华夏的圣人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守仁。孔孟尚为之逊色,至于号称亚圣的朱熹以及二程,跟王守仁一比撑死就是沽名钓誉、束缚人性的伪君子、腐儒罢了。

按理说,王守仁在南赣立了这么大的功。不说像王越那样文官封伯吧,至少该从领佥都御史衔晋为领兵部侍郎衔。

但正德帝对王守仁的功绩,只做了邸报上的口头嘉奖。

这或许是年轻气盛的正德帝嫉妒心作祟。大明战神只能有一位,是朕!而非你王守仁。

常风的生死兄弟徐光祚,这几年似乎是中山王血脉觉醒,也可能是年纪大了玩不动了。他不再泡青楼、赏瘦马、玩婆姨。而是成年累月的待在京营之中,操演兵士,习练骑射。

正德帝对他大为赏识。要不是从徐妙云的亲戚关系上算,徐光祚是正德帝的表爷辈。正德帝都想收他当个五十多岁、两百多斤的大胖干儿了。

常风的妹妹常恬已经三十八岁。当年那个人见人爱的水灵女娃,已成了肥胖臃肿的妇人。她依旧是张太后、夏皇后的座上宾。

常风的妹夫黄元在光禄寺当正四品少卿。是个管厨子的官儿。常恬经常去光禄寺的厨房打秋风。怪不得会胖成那样。

常风的义子尤敬武不愧是尤天爵的血脉。相比于在锦衣卫办秘密差事,他更善于领兵。如今已升了都司。掌奋武、显武两个营三万兵马。

锦安侯府西跨院,静心堂。

静心堂位于整个侯府最为幽静的地方。是常风给十三岁的孙子常青云读书上进用的。

十三岁的常青云,跟后世巨著《红楼梦》贾宝玉出场的年龄差不多。

贾宝玉的那点风流,跟常青云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常青云坐在书桌前,摇头晃脑的背诵着《尚书》。

十八岁的婢女春梅来给他倒茶。这春梅个子高挑,白皙可人。

常青云问:“夏月和秋桂呢?”

春梅答:“她俩一个中了暑,在卧房休息。一个出府回家探亲了。”

常青云喜上眉梢:“这么说,此刻静心堂里只有咱们俩人?”

春梅脸色微红:“小爷,你又要不正经了。”

常青云笑道:“嘿嘿,春梅姐姐。”说完拉住了春梅的手:“春梅姐姐,我难受得快死了。你帮帮我。求你了。”

春梅连忙抽手:“光天化日的。要让侯爷、夫人、九姨娘他们晓得了,不得打断我的腿?”

常青云涎笑着:“不会的。要打断也是打断我的腿。他们不舍得!我的腿要是断了,常家还怎么传宗接代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