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北斗杓
  4. 第 3 章
设置

第 3 章(1 / 3)


赏完三月的桃花,就是四月的春深似海。

四月十六,寅正时分天光微亮,王杓穿着绿色九品公服,迷瞪地坐在前院茶厅中等着和大哥汇合,就为了蹭他哥的马车前往皇城上朝。

大新的新科进士,除前三甲在殿试后能直接入职翰林院,其余两甲进士,赐九品官服,散入六部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观政学习。六个月后再集中考核,并以考核优劣佐以六部评语,由吏部分授官职。

故而,现下王杓虽未分授官职,也要早起随百官上朝,在大殿外听完早朝,散朝后再到观政的部门,开始一天的打杂和学习。

大殿外风声簌簌,隐约从殿内传出几句“西北冲突......” “......早汛.......” , “雨水多......” 。列队在殿外的低阶官员们,多是垂首闭目,不知魂兮何处。偶有喁喁几声,便会遭来纠察御史的狞视。

一个多月听朝下来,王杓已经习惯并迅速学会了站立打盹儿。这会儿也没睡多瓷实,但眼皮子不听话,它老想往下掉。王杓心想,自个儿还挺有福气,要搁在前朝当官,那才叫一个受罪,听说丑时就得上朝,天天的睡不好觉,人得多难受啊。

挨到散朝,殿内的中书舍人便会拉线,摇响殿外房檐下的小金玲。

王杓便随众人一起听声跪拜,和殿内节奏统一地恭送帝王。

俄顷,众人起身,等高冠绯服们带头从殿内鱼贯而出后,殿外的众人才提步缓缓跟上。

一帮新科进士坠在人流尾端,王杓突然感觉侧腰被又轻又快地捅了几下,是后排的刘子义,快几步贴了上来,带着蜀地口音小声问道: “贤弟,你索去礼部能分到咱大过手下不嘛?”

过什么过,那是我哥,我的!王杓心里哼哼,一边跟着人流往六部衙门走去,一边微侧首答道: “去我哥手下未必好过。”这是真话,王枞就不是会溺爱的大哥,只会对弟弟们要求更高。

“这才第二月呐。”刘子义轻叹。

今科二甲三甲共一百九十四人,编成甲乙丙等六组,分别入六部轮流观政。王杓分在戊组,首月轮在吏部,今日起要去礼部报道。

蹭到王杓身边的刘子义,乃蜀州人士,自从被分到一队,就爱往王杓身边凑。背后有人笑他趋炎附势,竟想以土财主的身家,去攀附丞相家的公子。但一月过去,刘子义已经成功从“王公子”进阶到“王贤弟”,令一干人等叹服万分。

同行的队友也在讨论这事。唐庙叹了一声: “哎,也不知礼部的差事是否轻松些。”他这一叹微重了些,引的前后戊队成员静了一瞬。

上月在吏部,这队观政进士足足抄送了一个月的全国文书,人均笔茧突起,现在都能给大家表演个倒背批文。

刘子义似乎察觉到周围的沉闷,玩笑道: “往好点想,咱们只是酸酸脖颈和手腕。听说去兵部的,直接就拉去兵营了,一个队差点全军覆没。”

白胖的刘子义,今岁二十五,但笑起来有种老寿星的和气,且是个惯会自来熟的,三两句就能和人称兄道弟。偶有人因为口音打趣他,他也不恼,还给来个蜀地贯口,颇得赞誉。这朋友多了消息自然也灵通些。

“哎呀,咱们什么时候轮到兵部?”

“那还是让我接着去抄文书吧。”

他这话让周围又响起呢喃,估摸起各部优缺和对考核的担忧。

王杓倒是没啥担忧,自个儿的打算已在自家老头那儿过了明路。和舅舅也通了气,就等观政结束后,让他去吏部要人。观政期间,只要平顺度过就好,不用争抢名次。

同时王杓也非常佩服发明出“观政制度”之人的非凡才智。这么一轮下来,新进士收敛了乍起的优越和傲气,下放各地后又能快速地上手政务,不致于只会书间文章,不通俗物,此招委实高明。

一月又倏忽而过,戊队继礼部之后,下一个观政的恰好就是兵部。正巧赶上王杓的婚期,婚假足有九日,躲掉了一旬的兵练。可把王杓给乐坏啦,和大吉念叨, “祖母说的对,我就是个有福的。”

五月十九大婚当日,王杓宝冠、吉福,策马带队,拉着长长的聘礼队伍,在城中八座桥上转了一圈后,来到魏府接亲。高头大马上的新郎生了张魅惑众生的脸,今日又特特修了面,喜笑颜开的,更加耀眼万分。

“哎哟,快来瞧,这新郎官可真俊呐。”

“哪儿呢,哪儿呢,哎呀,这是什么神仙下凡了啊。石头娘,你别摆弄那碎布条了,快来看神仙啊。”

年轻姑娘瞧了脸红心跳又扼腕叹息;婆子媳妇们惊呼天人而左呼右唤,竟引着大半的东市百姓跟着喜轿来凑热闹。大量人员聚集也惊动了中城和东城两大兵马司,接连派出几波人手维持治安。 <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