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照心
  4. 第 7 章
设置

第 7 章(2 / 3)


r>
卫寂似乎看出了她的想法,低声问:“挽星更喜欢白色?”

他说这话时,声音低沉,眸中幽深。

顾挽星笑道:“这倒没有什么比较,只是很少见你穿白,更何况卫王姿容风骨万里挑一......”她放下手臂,又缩回被子里,打了个呵欠,“嗯,辛苦王爷,朕就不起身相送了。”

卫寂一时怔住。

她曾经对庆元公主说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亦不能免俗。但她几乎不会在他面前谈及这些。尤其是对人的好恶,她更倾向于以叙事的方式来说,摒弃掉感性的、私人的情绪。

他又想起更早的时候,她并不是天生如此。

“王爷,政事堂到了。”沈拙在辇驾外说道。

卫寂卷帘而出,晨光明亮得有些刺眼,他闭一闭眼,按下眸底纷乱繁复的思绪。

大华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但随着时间变化,三省长官逐渐变成了荣誉职位。直到程家、张家分别占据太尉、丞相数十年,到了两党倒台、顾挽星掌权时,三公三师、三省又恢复成只授予功勋卓著者的虚衔,而实际上承担丞相行政权的臣子们会在原有官职后加授“同平章事”的临时职衔。

政事堂就是中书、门下所在,为宰相们商议国是之地,全国各地的要事汇聚于政事堂,宰相们商讨后再呈给皇帝决断,而皇帝的重要诏书也会先下给政事堂,理论上,门下省拥有有打回皇帝诏书的权力。

卫寂一进去,便皱了眉。

裴悬列在最末,看上去不过三十左右,模样周正,身姿挺拔,气度颇为端庄儒雅。他身着绯袍金带,腰间系一银鱼符,正是五品户部度支的官服。

裴悬同其他人一起向卫寂行礼:“见过定平王。”

卫寂入了座,抬手免礼,神色很是冷淡。

郑橡主动解释:“禀王爷,今日所议事关江南清田,清田新政乃裴大人全程操办,故而将他叫了过来。”

裴悬乃帝党重臣,曾以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半月前,有江南官员联名弹劾裴悬,说他借新政打击异己、欺压百姓,卫寂以此为由夺了“同平章事”的相权,又将其降级为户部度支,此时的裴悬显然没有资格自由进出政事堂。

所谓清田,其实是在登记田亩,打击庄园豪强隐匿田产人丁、兼并土地的举措。这件事说起来很好,但想要执行下去,不但依赖于皇帝的决心和支持,办事之人的才具也至关重要。

如今江南清田接近尾声,成效卓著,裴悬接连上折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政事堂将折子递到他这,正是要商议推广是否可行,若可行,是要由朝廷直接派人,还是将任务交给府县官员?

卫寂知道,郑橡这老狐狸是在试探他。

郑橡的经历讲起来也算个传奇人物了。他年轻时是程太尉的书记,后来被派去做了东宫的属官,他见程家跋扈、太子无德,深感前途危险,干脆辞了官在京中寻了个私塾先生的活儿。程、张两党覆灭后,他再次出仕,和齐致仁一同担任东海王的太傅,再后来,建徽帝废东海王自立,郑橡反而又升了官,以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成了建徽朝的宰相。

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对建徽帝说,“东海王失德,故见废而无铮臣,陛下为有德之人,当以此为戒。”

建徽帝笑道:“卿曾为东海王之臣,今又为朕之臣,可见并非铮臣。”

郑橡道:“吾为社稷之臣,非愚忠之臣。”

老狐狸。

怎么不见在简绍帝、东海王面前这么说?

他把裴悬夺职降级的时候作壁上观,现在收到了挽星批复的折子,又和裴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地来试探他,好一个识时务的俊杰。

卫寂微微冷笑。

沈拙会意地抱出一叠折子,最上面的正是裴悬的上书,郑橡打开一看,赫然是建徽帝以岚金体写下的朱批:

“朕以为清田牵连深广,不宜仓促推行。应待江南巡查特使一行归京详细汇报,会同三省以朝议论之。另,江南清田以朝廷特使为主办理,全国府县众多,需另为变通。此法损豪绅而利贫民,豪绅怨怼不满实为正常,堵不如疏,允许豪绅上诉,若真为执行不当,不应因偏见苛责。”

这岚金书是建徽帝笔迹无疑。萧贵妃善工笔书画,尤擅岚金书,顾挽星耳濡目染,一手岚金书如兰竹遗世,形神皆美。

郑橡把折子交给几位同僚一并观看。

建徽帝思路清晰笔力强健,定平王也没有阻塞言路禁绝视听,那是不是,有没有一种可能,陛下还朝指日可待?

卫寂:“若无异议,就按陛下的意思去办。”

众人称是。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