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4. 367.番外(三十一)
设置

367.番外(三十一)(1 / 2)


自己将来的钱……

将来的钱……

钱……

刘启已经彻底麻了, 完全失去了吐槽的欲望。

“什么样的儿子能说出这话?”天幕下的老父亲们彻底惊了:“这与偷钱何异?”

啃老的儿子们底气不足道:“不知为窃,知者为借。”要是这被打成不孝,那挂账挂到阿父名下的败家子们也别活了, 直接找个江河上演跳水秀吧!

(弹幕)【户口哥:有你是我的福气。】

(弹幕)【见过抠门的, 但没见过从小抠到大的。】

(弹幕)【车子是伯大父,宫殿是阿父的,陵墓还想蹭大父的……】

天幕上的“父慈子孝”立刻转为“父慈女孝。”

只见一个Q版的女帝抱着正在艰难移动的刘瑞小人, 头上冒出“不可, 不可”的加粗大字。

而在那个刘瑞小人的正前方则放着三个特别标注的大件——破破烂烂的马车、漏风漏雨的宫殿,以及一个碑上写有“霸陵”大字的简易坟墓。

天幕这个调皮货还手动加上豪华香炉,以及三个表情各异的皇帝阿飘。

为防观众不知这些阿飘是谁, 天幕还十分贴心地打上标签。

于是观众有幸看到欲言又止的刘盈飘,骂骂咧咧的刘启飘, 以及陷入沉思状态的刘恒飘。

憋不住的刘武问出大家的心里话:“他不会连自己身后事都要抠抠搜搜吧!”

“不会。”小透明的刘参和二兄一样忍不住道:“他或许对自己很抠, 但他的孩子绝不会把阿父埋进曾祖的陵里。”

不然孝仁成啥人了, 闻名天下的不孝女吗?

【后世对孝高武帝的“抠门”印象要么来自司马公之妻柳大家写的《汉宫秘史》, 要么来自前年大火的《汉宫一家》。单看孝高武在任时的内帑支出, 他不仅和“抠门”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甚至在三十一年的开销里就超过文景的六倍支出。】

众人立刻迷茫:“所以这钱是花在哪儿了?”

“不会是给泥腿子用吧!”某些对人性很有了解的六国遗民疯狂笑道:“不会吧!不会吧!”

“不会真给泥腿子用吧!”

【万国大学的西汉史教授根据现有的资料整理了孝高武帝时的内帑开销, 结果发现排名前十的都与个人享受无关。】

六国遗民的笑容瞬间消失,因为只要他们的眼睛还能干事,就不会把放大的名单看错看漏。

排名靠前的要么是投资, 要么是给儿童和边境遗民的补贴。唯一称得上一己私欲的还是给前几任皇帝修葺陵墓,提高守陵的薪资待遇。

【考虑到陵墓的维护一直是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在下效上行的藩王彻侯吃公攒私, 吵闹着要当地的政府承担他们修墓费后,刘瑞便把陵寝的修建与维护之责转给宗正,提议从今天开始, 各家负责各家坟。谁要是借修坟之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他就把谁立刻埋了。】

六国遗民:“看我干甚?那都是我祖宗做的,与我无关。”

“是啊!我们都是宗……士大夫之后,怎么会做强取豪夺的事。”

话虽如此,但周围的黔首……尤其是些略通文墨的黔首都用“我信你个鬼”的眼神偷瞄他们。

历史是由文人写的,但民间传说却是黔首的天下。

先秦的人民和白居易般不好直说本国的君主是个疯子,只能用民间传说来掩盖他们的骂人意图。

时过境迁,编故事的一一去了,可太阳底下无新事。只要看着贪官恶吏,暴涨的税收,他们就能秒懂那些民间传说讲得是谁,然后展开一系列的联想。

【皇陵的维修资金转嫁给内帑后,各地的王冢,彻侯墓也肉眼可见地薄了不少。】

(弹幕)【懂得都懂。不是自己的钱花得不心疼。】

(弹幕)【更可怕的是借修坟之名到处揩油。你以为就藩王彻侯想抢老百姓的钱?到他手的能有六成都算官吏清明。】

(弹幕)【小了,格局小了。县级揩完郡级揩,郡级揩完国级揩。】

(弹幕)【揩到最后一无所有,甚至还被愤怒的黔首挫骨扬灰。】

(弹幕)【农民军:过了,过了。】

(弹幕)【是揩过头了还是说过头了?】

(弹幕)【都过了。】

“无耻。”

“无耻至极。”天幕下有不少人骂发弹幕的不配为人,但远没到义愤填膺的地步,反而透露出些许心虚。

秦末大乱,不少贵族靠偷卖葬品,而且还是祖宗的葬品来勉强度日,所以那种“盗墓贼死全家”的话是说不出口的。

【与文景二帝乃至刘邦相比,刘瑞在个人乃至家庭上的开销绝对能用低得发指来形容。】

【纵观历代封建皇帝,一夫一妻的真不多见,所以未免黔首折腾,刘瑞在登基后一直未召良家子入宫,反而把景帝的良家子们送还回家。】

【也是为给文景二帝的宫女宦官一个安置之处,孝高武帝在景帝的葬礼后花了大部的补偿费,车马费。】

【因为宦官不似宫女,出去还有一线生机,而且只要不入宣室,不侍妃嫔,就不会有藏秘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