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可是遇到了心爱的人,他依旧顶着所有的压力把这位农家女迎入门中做正妻,一生一世一双人。让自己心爱的娘子去做外室,这人真的是正经人吗?” 谢清徽被事实说服,但是依旧不甘心:“那后面的情节呢?” 李靖安仿佛看傻子一样:“好吧,就算真的有这种奇人,你都说了正妻母家势大,这人最后能够贬妻为妾,足见他也是位高权重,这样的人最忌讳名声了,干这样的事情,礼部不骂他吗?御史台不弹劾他吗?他不顾及史书名声了吗?他是脑子被驴踢了吗?” 他紧接着叹了口气:“转告元娘子的朋友,这种话本子是没市场的,趁早换个主题吧。” 谢清徽:“……” …… 兴隆三年十月,皇帝李承命魏王为主将,平阳公主为副将,带兵赶赴江南收复失地,同月,怀化大将军谢宁带领太原驻兵形成合围之势。 十一月,稽胡酋帅刘仚成拥众数万作乱边疆,东宫率军前往征讨,赵王随行。 皇帝膝下成人的皇子公主全部出征,京中一时间也安静了下来,毕竟领头羊不在,东宫和魏王府的拥护者也只能沉寂。 只是这样的宁静并没有维持很久,十二月就是仁穆皇后的祭礼,即便前线作战投入了海一样的银子,但是对于仁穆皇后的祭礼,李承依旧还是大手笔,甚至比前两年更加盛大,礼部和宗正寺为此叫苦不迭。 身为儿媳,谢清徽领着新鲜出炉的赵王妃,早早的就去了东宫。 如今宫中的许多事物都是由太子妃来操办,即便敷着厚厚的脂粉,谢清徽还是看出了大嫂的疲惫,她忍不住上前关心:“如今母后的祭礼都操办的差不多了,大嫂不如去后头稍歇一会,半个时辰之后我们再出发可好?” 赵王妃对待太子妃一直是侍奉婆母的态度,听到二嫂这样说,也不由得上前附和:“二嫂说的对,大嫂这几日实在是劳累,您就歇歇吧。” 两个弟妹都是如此,崔丹音也顺势答应了下来,扶着宫女的手去后殿稍歇。 看着太子妃的背影,谢清徽叹了口气,太子妃一向是事必躬亲,样样不肯假手于人。仁穆皇后的祭礼虽然有先例可寻,但是如此规制早已超出了前朝旧例,太子妃只得重新规划调整,怎能不心累。 行完了国礼,她们这些儿媳还要去安仁殿抄经祈福,太子妃如今的状况怎么可能撑得下去。 转身去看赵王妃,韦丽华向来严肃的面容也透露出了担忧,她忍不住道:“二嫂,太子妃的脸色实在是不好,我心中有些担心。 王爷离京之前让我一定要好好照顾大嫂,可是太子妃……” 谢清徽拍了拍韦丽华的手:“我知道弟妹与三郎的忧心,只是如今正值仁穆皇后的祭礼,我们身为儿媳也只能抽空歇歇,万不可在此时称病,先等今日祭礼结束吧。” 说到这里,谢清徽想到了高句丽的进贡,提醒赵王妃:“我瞧着太子妃有些气血亏空,之前高句丽为贺父皇登基,送来了不少当地的高丽参,虽说咱们地大物博不缺人参,但是高丽参也算是稀罕贡品了。 只是韦大人身子不好,父皇为了嘉奖功臣,就把这批贡品全都送到了韦府,我知道你忧心大嫂,想来你那里也有不少多余的高丽参,明日就送去东宫吧。” 赵王妃拍了一下手:“二嫂不说我都忘了,咱们宫中自然是什么补品都有,我还正愁该给太子妃送些什么药材呢,那高丽参我们府上还有不少,明日我就送去东宫,让太医一同参详用药。”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太子妃才在宫女的搀扶下上轿,妯娌三人到了安仁殿的时候,李承和妃嫔都已经到了。 看到三个儿媳,李承缓了神色:“你们三个这几日也辛苦了,魏王妃和赵王妃今日就不必出宫了,想来等祭礼结束,宫门也该下钥了。” 太子妃行礼接话:“父皇放心,儿媳会为两位弟妹安排好的。” 李承点头:“有太子妃在,朕自然安心。” 等祭礼正式结束,所有人都开始为仁穆皇后抄经一卷。 其实后妃之中,除了王贵妃是真心实意的,剩下的妃嫔都不过是想借此争宠罢了,只看皇帝对先皇后的心意,后妃们自然也会群起效仿。 过了一刻钟,谢清徽揉了揉手腕继续抄写,撇过德妃含恨不愿的目光,谢清徽只当看不见。 德妃何尝不知自己是为人替身,即便不在乎枕畔的这个郎君,德妃的心中依旧是充满怨愤的。仁穆皇后的每一次祭礼,对德妃而言都犹如公开处刑,察觉到那些妃嫔落到自己身上的目光,德妃只觉如坐针毡。 谢清徽只是在心中默念:“母后,您是一个了不起的母亲,您膝下的所有子女,此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