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4. 第一百四十一章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设置

第一百四十一章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 / 3)


当时我对那篇报道其实并没有什么感觉,可听了你刚刚的那番话后,真的感触颇深。”

季修文感慨一声,随后回忆道:“我还记得当时报道中提到的那名妇女的肿块直径好像是2厘米吧,也就是说还算是“早中期发现”,并不很严重。

癌症肿块在一厘米以下时,当时的仪器是无法发现的;只有在3厘米以上,才容易发现,不过这个时候也就是“晚期”了,还得面临扩散的问题,比较严重。

按照道理来说,当时这妇女2厘米的肿块是很容易治疗的。

其实就算是根本不治疗,依据西医公布的乳腺癌发现到死亡的平均时间是12年。这妇女完全应该活得比这个年限更长一些,因为她是“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患者”。

可是,仅仅只用了三年时间,西医就用切除的方式就把她治死了。

每次将肿块切除不久,她的肿块就又快速地“复发和转移”了,于是只能又切除,这样三年内反复切了好像有三十多次吧,终于“抢救失败”,把她治死了。”

“38次。”陆轩清楚地记得这个数字。

说实话,当时他虽然没发表什么感慨一类的,可也是深受触动。

一个人,挨了三十八次刀,最终不治身亡,还不如不治,活的反而更久,还不需要去承受手术所带来的各种痛苦。

“对,就是38次,没想到你记得这么清楚。”

季修文下意识的看了陆轩一眼,又道:“我想,一个正常的人,三年内不断地开刀,在身上到处挖掉一些正常组织,这样连续玩38次,恐怕谁都得死吧。

之前我只是觉得那名妇女有点可怜,可今天,我突然间发现,那名妇女根本就不是死在乳腺癌上,而是死于庸医之手。

明明是被西医治死的,但是西医公布的这个案例的时候,却不反省自己治疗方式的错误。他们反而是用这个案例来说明,传统以为癌症3厘米以上才会“转移”,但是这个案例“证明”2厘米的癌症也会转移。

他们并没有反省治疗法的无效,停止手术切除,而是决定要“更早地动手”,比如如果在一厘米时候就“及时发现”,“及时切除”。

这就是西方的“定期检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早期治疗法。

现在我对你之前说的那句话,就是只要能吃能喝,睡的好,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真的没必要去做什么检查。

我觉得伱说西医在外科手术方面是中医远远不如的,这一点我很赞同,但同样的,这种用破坏人体健康的,招邪入体的“治疗方式”来治疗“邪病”的方式,本身就是“引狼入室”,“剜肉补疮”,是一种快速自杀的行为。

还有化疗和放疗,本身也是一种慢性自杀,杀敌八百,自损八千的法子罢了。

不去思考这些癌细胞为何要生长出来的原因,不去消除这些原因,却想抹杀后面的结果;岂不是像是我们常说的“扬汤止沸”一样可笑和愚蠢吗?”

“所以,真正治疗癌症的方式,固本扶元才是关键!”陆轩掷地有声的嗓音紧随着季修文的话在诊室内响起。

“基于对“生命中最伟大的治疗者不是医生,而是生命自己”这样一个道家生命原则的判断,人体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一旦人体遭遇重大的威胁,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扶元固本”,让身体强健起来,身体自动就会解决问题。

医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因此,如何扶植人体的“正气”,就是正宗的中医最关注的问题。”

正宗二字,陆轩咬的很重。

现在虽然学中医的不少,可真正能够称之为正宗的却只是极少数而已。

大部分的医生,基本上都是学的中西结合。

中西结合的产物,必然会影响到医生对病症的判断,不过陆轩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中医所有考核走的都是西医那一套,西医的东西不学也得学,想从医,想治病救人,想做一个单纯的救死扶伤的医生,那就得学西医的那一套。

哪怕中医世家走出来的,也必然接触过一些西医,真正可以称之为正宗的,全国上下加起来怕是都没有几十人。

就连陆轩自己,都谈不上正宗二字。

不过,从获得了心声这项神奇的能力后,他也在一步步的朝着“正宗”发展。

无论是苏可楠还是季修文,两人听后都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而陆轩则是继续说道:“道家医学和养生法最核心的思想,无非就是“培植正气”罢了。所谓的“上药三品精气神”,所有的医疗如果没有指向这个目标,就是错误的。

人体的“正气”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五行皆正,五脏都健康,当然就“正气存内”。

但是,几乎所有的重症病人,五脏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从哪里下手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也是我们作为中医需要去考虑的,需要去精准辨证的。

人体的这个“本”是什么呢?什么才是人体治疗最关键的一环?

《内经》其实早就说了:“五脏皆禀气于胃”。培植身体的营卫二气,就是治疗的总原则。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