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4. 第六十一章 他的背影,闪耀着光辉(十更四万字求订阅)
设置

第六十一章 他的背影,闪耀着光辉(十更四万字求订阅)(2 / 4)


状已作了简单朴素的描述,如《素问·调经论》载:“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又《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素问·通天虚实论>更进一步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痰也”。

至于中风病变部位,根据《素问·调经论篇》气血并逆之说,结合《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所云:“春脉如弦,……其气实而强,此谓太过,……太过则令人善忘(王冰:“忘,当如怒字之误也。

《灵枢经》曰:“肝气实则怒。忽忽眩冒而巅疾也”。可见中风病变部位主要在于头部。

至于其病因病机,便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以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事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

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

中风又属本虚标实之症,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郁阻。

不过病因有深有浅,病情有轻有重,标本虚实也有先后缓急之差异,所以临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一般无神态改变,仅表现为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

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喝僻不遂,并常有先兆和后遗症状出现。

综上所述,患者属中脏腑者,血与气并走于上是本病发病的原因。

急救当取人中、涌泉、百会,此3穴清窍而醒脑;点刺十宣出血以调节阴阳、开窍苏厥;取安眠II、合谷以醒脑安神;取关元、气海以回阳固脱;取足三里、阳陵泉以调和经脉,疏通气血,舒筋解痉;诸穴相配,对于抢救中风病属危急重症阶段有较好疗效。

因风病多在阳经,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阳经输穴如肩髃、曲池、环跳、外关以调和营卫,舒筋活络;并配合兴针疗法。

这样,头针与体针相配合,针健侧与瘫侧相配合,方能让其恢复,不过此人病情严重,能不能行还得下针观其反应方能知晓。】

……

一闻至此,陆轩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无奈之色。

针灸,这可就涉及到他的盲区了。

穴位他是知道的,这对于任何一名学中医的人来说,都是必背的知识,知晓每一个穴位的具体位置,也是必考内容之一,这些,陆轩不说倒背如流吧,但也能做到滚瓜烂熟了。

然而,针灸他也只是学过灸,针的话,上学的时候,导师上课有提及,但一般不多,更别说亲自试验了。

好在,如何针,针哪里刚刚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但陆轩依旧犯难,方法有了,但没有工具啊!

他以前都没想过针灸的事,更别说随身带着针灸的工具了。

想到此处,陆轩也是忍不住一阵苦笑。

一边,一直盯着陆轩的年轻医生,见陆轩脸上那渐渐明晰的苦涩,忍不住抬手拍了拍陆轩的肩膀:“兄弟,别硬撑了,这种情况就不是我们能搞定的,就安安心心的等救护车来吧。”

说完,他用余光看了眼哭得眼睛通红的女孩,低声在陆轩耳边道:“我说句不好听的,这人怕是不行了,虽然我不知道你为何要坚持看一下情况,可你刚刚说的有句话我是赞同的,她妈妈的情况太严重,等不到救护车来了。”

女孩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年轻医生的话,抬起头,泪如雨下:“医生……我妈她……”

年轻医生神色顿时慌张起来,如同当小偷被户主当场抓包了一样,不敢直视女孩的眼睛。

眼见着病人的脉搏越来越微弱,明明有办法救人,却因为没有工具的陆轩,望着车顶有些出神。

眼看着一名活生生的人在自己眼前逝去,却无可奈何,那种感觉,让陆轩五味杂陈。

此时此刻的他,有些无法想象到,那些三甲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们,到底是怎么度过的,眼看着一个有一个生命从自己手上逝去,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真的太糟糕了。

“对不起。”

陆轩起身,这句话也不知道是对谁说的。

【陆医生看起来很难受,以他的本事,应该可以尝试着救人的,可惜没有针灸用针。】

【这恐怕是一名医生最难受的时候吧,明明有机会救人的,却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逝去。】

【不知道车上有没有人带针灸针。】

【这种东西,不是中医的话肯定不会带在身上的,陆医生都没带,其他人……你觉得有可能吗?】

不知道是不是这句话提醒了陆轩,他刚踏出去一步,鬼使神差的回头朝那名年轻地医生问了句:

“有针吗?”

这话,他其实也只是下意识的问一句。

并没有觉得,人家会带针灸针在身上。

毕竟,谁没事会带针灸用针?

只是,本不作任何希望的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