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侦察机与卫星图片所获得的情报,在黑龙江上游,靠近滕达市的江面上,又出现了一种敌方的护卫舰,数量有十二艘之多,吨位约为两千吨左右。 防空火力倒是比较孱弱,只有一门中口径速射炮、两门小口径机关炮与一座四联装近程防空导弹发射器。 空军认为用“捕鲸叉”反舰导弹就可以将其摧毁,不过需要集结大量的“王鹫”战斗机,还需要足够多的护航战机才能确保行动的成功。 对此,朱慈烺倒是不着急,黑龙江的江面在冬季是会封冻的,敌舰在此之前不跑到海里的话,等入冬之后就变成固定靶了。 当务之急是在派兵巩固赤塔以东的防线,防止对方继续向西推进,同时与东部的守军一道,逐步压缩叛军的活动空间。 然而赤塔以西的伊尔库茨克,如今也遭到了叛军的威胁。 不是波兰叛军从北面迂回过来了,而是来自勒拿河上游的乌斯季库特。 该地出现了一股武装到牙齿的捷克叛军,拥有T-72M5“圣甲虫”主战坦克、“达纳”M2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RM-70型122毫米40管火箭炮、BVP-2步兵战车、“潘德”-II型轮式装甲运输车、“格拉赫”装甲越野车。 空中有大量的L-159轻型战斗机,性能略优于大明空军装备的“剪尾鸢”攻击机。 目前为止,发现该股叛军的唯一的弱点就是防空能力很差。 貌似只有四联装的“箭”-S10M近程防空车与Strop-2防空车,前者的导弹射程也只有十公里而已,后者为炮弹一体,综合射程也只有四五公里。 伊尔城(伊尔库茨克)是贝加尔湖南部的最大城市,人口高达五百万,而且是工业重镇以及交通枢纽,肯定要全力防御,不容有失。 鉴于本土的其他地方尚未发现叛军,朱慈烺决定先行消灭这股波西米亚叛军,将他们建立起来的所谓的“捷克帝国”给灭掉! 考虑到乌斯城(乌斯季库特)的居珉以波西米亚人为主,明人很少,而且根据逃出来的明人说,当地发生了大屠杀,明人恐怕也剩不了几个了。 如若在短期内还不能收复失地的话,朱慈烺打算使用核武器来斩草除根了…… 或许别人的核武器是用来威胁敌人的,某皇帝的核武器可是随时准备投入实战的。 甭管战场是在本土还是海外,只要有使用的必要,就会毫不犹豫地直接扔进对方的嘴里。 在此之前,还是要全盘考虑一下,譬如给对方开出一份待遇极为优厚的劝降报价。 只要愿意被朝廷招安,放下武器,那么一切待遇从优,也可以享受躺赢的美好生活。 很显然以“捷克皇帝”罗西基为首的叛军根本打算投靠朝廷,还妄图勾结东部作乱的波兰叛军,来个东西呼应,最终将广袤的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据为己有。 这是朱慈烺完全不能接受的结果,根据卫星图片,命令空军立刻派出战斗机与轰炸机,挂载“捕鲸叉”反舰导弹,摧毁叛军的高价值目标。 “捕鲸叉”反舰导弹也能用来实施对地打击,打陆地上的固定靶,可是比打海上的移动靶要容易多了…… 倘若运气好的话,还能对罗西基等叛军头目进行斩首行动,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每架“天火”与“复仇者”型战略轰炸机均可以挂载八枚“捕鲸叉”反舰导弹,一百二十四架总计携带了992枚“捕鲸叉”。 对于这种通用型的战术导弹,大明帝国的库存是很大的,因为海空军都需要使用,连岸防部队都拥有“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车。 由于是从阿巴坎附近的后方机场起飞,执行护航任务的全部都是航程大的“王鹫”重型战斗机。 这次所有战斗机的任务都是护航,携带的全部都是“响尾蛇”空空导弹,以确保己方造价昂贵的战略轰炸机不会被对方轻易击落。 朱慈烺也不需要熬夜,睡一觉醒来便可以获悉空袭的效果了。 在战场天气良好的情况下,侦察卫星可以全天候地监控地面上的动态。 空军在伊尔城部署的“獾”式远程防空系统(导弹最大射程一百公里)与“狈”式中程防空系统(导弹最大射程四十公里),加上“豪猪”式防空车(射程十公里)和“刺猬”式双三十毫米自行高炮,让叛军的战机损失惨重。 根据近半个月的统计,业已击落了五十二架L-159轻型战斗机,打得对方轻易不敢前来空袭了。 既然不敢过来了,那大明空军就打过去好了,而且保证让尔等吃到口吐白沫为止! 假设对方没有远程防空系统的话,面对射程高达上百公里的“捕鲸叉”,就只能在中段或者末段进行了拦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