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地震,不告诉自己,总不能明帝国本土以后遍地都地震吧? 每五十年发生一次大地震,对自己来说也是能够承受的。 自从老朋友登基成为皇帝以来,明帝国本土才发生过几次大地震? 除了地震与洪水这种天灾之外,路易十四对其他问题几乎不怎么担心。 法国欧洲地区的总人口也有五千万左右,足以控制淮河至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了。 更何况西非与印度这两大海外属地还没丢,今后可以利用海外属地继续向新本土供给营养。 如果通过换地的方式能让法国长期维持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上,那么干嘛不尝试一下呢? 路易十四此前从未想过为了保住世界第二的宝座,自己居然能到了失眠的地步。 法国不同于奥斯曼与印加,本土并没有足够多的资源用来发展工业。 石油需要从五千公里外的西非运过来,黑奴也一样。 如果能获得大明本土的油田,那就可以省去运费的开支了。 尤其是大明本土北方地区几乎拥有法国所需的一切自然资源,除了气候比较差之外,真是非常理想的落脚点。 所以路易十四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搬家上面,法国可以慢点搬,但不能比荷兰或普鲁士太慢。 这三个欧洲国家里,荷兰的搬家速度是最快的,因为本国人口少,且拥有世界前五的船队。 荷兰欧洲的本土只有不到一千百万,而且包括了不列颠半岛上的约两百万前英裔人。 但对应的是超过八千艘远洋型商船,在搬家的时候,这些商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负责执行搬家任务的威廉三世乐观估计整个计划将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应该是比较快,且己方感到满意的结果了。 预计每年可以通过海上运输一百五十万人,通过明帝国的北线铁路运输五十万人,在运力上是完全可以满足计划要求的。 几乎每天都有从地中海驶入苏丹运河的荷兰商船,而且远远不止一艘。 哪怕没有搬家必要的瑞典与威尼斯的远洋商船的船主,为了多赚一些钱,也加入了搬运队伍里。 他们并不需要将人或物品从欧洲运抵明帝国本土,只需要负责从荷兰启运,行抵波罗堡或者锡兰即可。 从那里再换船,或通过北线铁路,一路运抵东方世界。 等到明帝国的第十六批次(1731-1739)造舰计划结束,也就在明年年初左右。 明帝国便可以向荷兰移交所属福建的造船厂了,这才是荷兰高层最看重的部分。 明帝国的造船能力高居世界第一,荷兰能够获得其中的三分之一,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而且福建与广东两地气候宜人,几乎全年都可以进行造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