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了。 路易十四在信中询问蒂雷纳是否支援腓特烈,或者在南线开辟战场。 蒂雷纳的回答很明确,就是按兵不动,什么都不做! 或许鞑靼人在进攻波立与勃兰登堡-普鲁士的行动中会获得一些增强自身实力的好处。 但双方的决战还要等到再次与法军交锋之后的结果,才能决定这场战争最后的输赢。 只要法军一天不与清军进行决战,那么皇帝陛下就一天不需要为战况而发愁。 法军是盟军的头号主力,法军不出现大规模的兵力与装备损失,那么盟军就依然有反败为胜的希望。 法国空军的战斗机数量正在以每年一千架的速度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空中掩护能力的急速攀升。 蒂雷纳当然不愿意尽快开打,最好再等两年,尤其是拖到一七零零年,要知道明帝国皇帝的最终态度才行。 先确定法国空军是否能获得“大力神”轰炸机,如果可以获得,那就要确定交付的具体日期。 再就是飞行员接受轰炸机的训练,好让轰炸机部队迅速形成战斗力,最终让轰炸机部队成为战场的决胜因素。 换个角度来说,勃兰登堡-普鲁士是否被打烂,与法国的关系不大,也没必要为了挽救这个公国,来让法军蒙受太大损失。 利奥波德在乎巴伐利亚与奥地利,那法军就重点保护这两块地盘,对方双方都是可以接受的结果。 想扩大防御范围也不是不行,起码每年要向法国支付一点军费,譬如几百万银币。 要是利奥波德无法满足这个小小的要求,那在军事方面,还是最好听从盟友的安排。 如果不是法国出动五十万大军帮助这位皇帝,想必现在的局面会更加恶劣…… 不要以为眼下又多么糟糕,这是消灭了上百万鞑靼骑兵,才得来的局面。 换成由利奥波德所指挥的联军来抵御鞑靼大军,恐怕要想消灭对方上百万人,那首先自己就要损失至少五十万人了。 如今取得了十比一以上的战损比,法国空军还提供了足够好的空中掩护,得了好处的利奥波德就没有瞎指挥的理由了。 这个盟友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的话,那就让他自己带兵去干好了。 蒂雷纳所指挥的五十万法军会暂时留在巴伐利亚境内,不会供其差遣的。 不听欧洲战神的话而吃了败仗,届时尴尬的就是利奥波德了。 路易十四认可了蒂雷纳对战争的分析和解读,接下来就成了吃瓜观众了。 利奥波德也担心没有蒂雷纳的支持,自行挥师北上会遭到鞑靼人的猛烈打击。 对腓特烈的遭遇表示同情之后,这位皇帝也就没有下文了…… 一六九八年春季,勃兰登堡-普鲁士境内的乡间再无春耕的景象,几乎变成了无人区。 腓特烈不知道已经饿死了多少子珉,只能自我安慰地认为或许他们被威廉三世送到不列颠是个不错的选择。 经过大半年的作战,已经可以确认击退了鞑靼军的主力部队,己方伤亡超过二十万。 接下来,或许是可以稍微喘口气的时间了。 然而腓特烈想当然了…… 保成皇帝又换了一百万人,开始了登基之后的第二次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