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当观众。 法国与奥斯曼已经变成了军事同盟关系,即使欧洲战局变幻,双方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也是比较低的。 最可能出现的情况便是,法军对付清军,联军对付奥军。 奥军要是连几乎变成残废的联军还打不过的话,那就不用惦记着进军中欧了。 对于法军,奥军上下是比较担心的,毕竟对方也不是吃素的。 可自己如果只是负责收拾联军的话,那就完全没问题了。 易卜拉欣还透露,路易十四私下还希望其放弃维也纳城。 欧皇能接受的底线就是将奥斯曼的控制区撤至布达佩斯一线。 你要匈牙利可以,但不能惦记奥地利和摩拉维亚。 对易卜拉欣来说,这不等于耗费巨资,最后白忙活了么? 可是法国的国力与军力均明显强于本国,易卜拉欣只能求助于明帝国的皇帝。 如上次欧洲大战如出一辙,这次法国也是等那几家打得差不多了,自己在亲自上阵。 有黎塞留的那个模板,加上柯尔贝这样的聪明人指点,路易十四上手是很快的。 参战倒是不着急,可是学黎塞留下山摘桃的技术,那真是一学就会了。 跟利奥波德那厮很好解释,我是来帮你打赢的。 所以…… 划给我一点地盘不过分吧? 利奥波德有选择么? 除了路易十四,其他几家,包括荷兰、丹麦、瑞典在内,都想抢夺胜利果实,不想过去雪中送炭! 想也没用,哪怕这三家联手,加上利奥波德的部队,也未必能够战胜康鸡与易卜拉欣的组合。 奥军具备阵地战的能力,清军拥有运动战的实力,二者几乎是弥补了对方的短板。 与之相反,联军是阵地战打不过奥军,运动战又被清军牵着鼻子走。 朱慈烺的建议直接把易卜拉欣给整懵了,他又不想放弃好不容易抢来的地盘。 中欧,特别是奥地利那块地盘可是寸土寸金。 拥有了奥地利,就等于获得了进攻各个方向的桥头堡。 在损兵折将好几万,花掉了上亿银币之后。 就这么让出去…… 易卜拉欣实在是舍不得! 对此,朱慈烺问了易卜拉欣三个问题。 第一,贵军在奥地利容易取胜,还是在匈牙利容易取胜? 第二,贵军在奥地利容易获得补给,还是在匈牙利容易获得补给? 第三,贵军在匈牙利取胜之后,还用担心无法收复奥地利么? 言外之意,就是要将战略决战放在自己最有把握取胜的地方。 只要在主战场消灭了敌军主力,对方还有能力跟你打一场围绕维也纳的攻防战么? 现在可不是十六世纪了,有了足够多的后膛重炮之后,一天之内就能破城了! 加上头顶有飞机,哪怕是棱堡的守军都抵挡不住这种程度的强攻! 棱堡依靠的就是夯土结构,导致炮苔都位于城墙的顶部。 然而飞机可以居高临下扫射炮兵,这就使得火炮无法正常开火了。 要是采用半埋式炮苔,攻城一方依然可以摧毁这些火力点。 可以说,都不需要后膛重炮,光是奥军所装备的铜炮,就能完成这个任务。 铜炮除了夯土之外,啥也不怕。 对面就是花岗岩,也扛不住钨芯弹头的穿刺攻击。 此前易卜拉欣已经用成船的成品油换购了大量的二手铜炮,使得奥军在中欧地区具备了极其强大的野战与攻城能力。 朱慈烺看过了由易卜拉欣提供的关于布达佩斯之战的详细战报与对战示意图,这才认为奥军选择这里作为主战场更容易取胜。 奥军已经将布达佩斯建设成为了两座棱堡,尤其是地形占优的布达城几乎是非常难以攻陷的。 即使联军从北边推过来,短时间内也无法夺取该城,最终可能变成了第二次围城战。 奥军对布达佩斯周边的地形非常熟悉,由于在这里取得过辉煌胜利,便占据了心理优势。 获胜的秘诀其实很容易,缩短己方的补给线,同时拉大对方的补给线。 发挥己方的野战经验与火力优势,以此来抵消对方的士气与兵力优势。 剩下的事情,就要看主帅的临场指挥和应变能力了。 在双方兵力相差不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