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讨伐神圣罗马帝国的行动也未能消灭该国,大明皇帝有啥反应? 朱慈烺表示夏季太热,光看后妃们的火辣身材就让自己口干舌燥。 至于神圣罗马帝国…… 只要从前线没有传来大明王师被击败的消息,那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获得胜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次获得,另一种是分批次积累。 现在朱慈烺就想拿到分期付款的方式,只要银币花得够多,最后就可以兑换胜利了! 从宏观抽象上这可以这么设想的,从微观具象上,也可以做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在“第二次帝国战争”之后,原本神圣罗马帝国所辖的七大选侯国的实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战争之前,七大选侯国的实力排名为巴伐利亚&t;汉诺威&t;普鲁士&t;普法尔茨&t;萨克森&t;符腾堡&t;梅克伦堡。 战争之后,由于萨克森被彻底打烂,巴伐利亚与符腾堡都遭到了辫子军的洗劫,排名就成了普鲁士&t;汉诺威&t;普法尔茨&t;巴伐利亚&t;符腾堡&t;梅克伦堡&t;萨克森。 黑森公国的实力大概介于普法尔茨与巴伐利亚之间,不过黑森公爵的头衔并不具备被选为皇帝的资格,卡尔一世本人也没兴趣当国王…… 普鲁士实力上升的原因就是没有介入战争,而且还从大明皇帝这里得到了两笔钱和大量的武器装备。 朱慈烺在“第二次帝国战争”之后,又无偿资助给小腓特烈一千万银币,用以补偿铜矿停产所造成的损失。 只要同矿不能恢复生产,那么小腓特烈每年都可以获得一千万银币,他怎么花这笔钱都可以,给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的待遇等同。 很多么? 非也! 对当下岁入高达二十五亿银币的大明帝国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澶渊之盟》是宋军在前线有点顶不住了,趁射死辽国大将萧挞凛之际,才半商量半讨好地与对方握手言和,贡以三十万岁币。 如今大明王师攻势正盛,却要每年向瑞典与普鲁士各支付一千万银币,这让很多人感觉大惑不解,甚至认为皇帝老得昏聩了。 对于那些玩意,朱慈烺就一句话——尔等懂个屁的战略! 七大选侯国,普鲁士被大明收买了,萨克森被王师打烂了,汉诺威与梅克伦堡虽然倾向于利奥波德父子,但担心自身损失太大,轻易不敢介入战争。 巴伐利亚与符腾堡的情况与萨克森相类似,无非是后者已经快要变成一片焦土了,辫子军祸祸德意志南部地区的程度起码好过成群结队的大明轰炸机。 普法尔茨倒是趋于中立,那是建立在得到了路易十四承诺的情况下,失去了法国的保护,前途就未尝可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堆实力不算强的小领主,立场跟黑森公爵卡尔一世一样,战争跟我没关系,谁敢打我,我就打谁! 小腓特烈与卡尔十一世收到了好处,当然选择作壁上观,两国媒体仅仅会报道战争的过程,不会轻易表明立场。 同情与怜悯战区人的遭遇可以,但公然反明的下场,那就跟已经插上了申字旗的丹麦别无二致了! 大明帝国的申字旗由于形状与结构,在欧洲又被称之为“带框十字旗”,被很多反明人士称之为邪恶的象征! 他们认为“十字”象征着正义,被方 框给禁锢住了,这就是东方恶魔的邪恶企图。 凡是在反明的欧洲地区,都能见到当地人买了大明国旗之后,将方框给剪掉。 昊菁皇帝得知此事之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称其为“初代抠图选手”! 在没有获得最后的胜利之前,收拾这些“抠图选手”没多大意义。 明帝国的放任不管,直接导致了抠图行动在欧洲地区愈演愈烈。 一些反明人士举着剪掉方框的大明旗帜,在大明大使馆或领事馆外晃悠以示抗议。 在法国、荷兰、瑞士等国的使馆外,都能看到这种行为。 这说明什么? 说明某些国家借助这些人和这些事,表达了对大明帝国的不满! 为啥在威尼斯看不见呢? 因为这个国家一旦失去了大明帝国的支持,可能都撑不过三个月! 或许在得到法国的保护之后,还能继续苟延残喘,但肯定会被奥斯曼军队打成一片焦土! 通过《明、法、奥三方再保险条约》,威尼斯才安安稳稳地活到了今天。 大明的国土虽然并不与威尼斯接壤,大部分国土也并不在乌拉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