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的士兵,原本以为自己手里的左轮步枪已经算是最厉害的武器了。 但在见识过机枪的本事之后,也对其敬佩直至。 波军骑兵集群排山倒海一般的冲锋,被己方打得支离破碎,机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哪怕己方火力不能阻止对方的强势推进,也依然可以凭借手榴弹与陷马坑,形成最后一道防线。 由于气候的原因,陷马坑在眼下是很好挖的,基本上一锹下去就是一个坑。 单凭一两个坑,其深度当然不足以迟滞敌军骑兵的推进。 可一旦密度增大,而且连成片的话,那就很容易得偿所愿了。 冲到阵前的波军骑兵就吃了这种土坑的亏,借助惯性的马头甚至撞到了坦克车身上,但依旧无法突破奥军的防线。 坦克上面和周边的奥军士兵则忙不迭地用手里的火枪与手榴弹,来消灭这些抵近的敌人。 波军骑兵倒是装备了燧发短铳或者发条短铳,可面对重装防御的奥军士兵,除非一枪打在面部,不然子弹真是一点伤害都没有。 反观奥军发射的进口定装弹在有效射程之内,完全可以穿透翼骑兵的胸甲,一颗子弹打到目标就可以生成战果。 在火药的质量逊于后世的情况下,昊菁皇帝便选择了大口径且长弹壳的子弹,这样才能确保弹头在出膛之后拥有足够大的动能。 从外观上看,十毫米的定装弹其外形比勃朗宁重机枪发射的十二点七毫米子弹小不了多少,空弹壳能轻松装下成年人的食指。 装药过量这种事从来就不是昊菁皇帝需要考虑的问题,子弹不受潮就不错了…… 翼骑兵除了在交通工具方面比奥军步兵占有之外,实际上远射与近战都没便宜可占。 明军教官训练奥军的战斗技能就三项,射击、投弹、拼刺刀。 除此之外,走好队列,让上面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就行了。 射击分为远距离用枪身上的标尺开火,中距离用枪口的觇孔瞄准,近距离盲打,也就是抬手就有。 最后一招,所有禁卫军士兵必须掌握。 因为其装备的是左轮步枪,不会盲打,就等于左轮在近战时的优势全无。 在上战场之前,每个装备左轮步枪的禁卫军士兵都会得到消耗三百发训练子弹的待遇。 结合其丰富的作战经验,这就可以基本保证禁卫军士兵在战场上不会浪费子弹。 这就是明军教官口中的不合理规则的合理性,在训练场上浪费子弹总好过在战场上浪费子弹,后者无疑是对己方致命的。 现在就是禁卫军士兵表现其自身战斗力的好时候,面对近在咫尺的翼骑兵,只要子弹买打光,基本上两三枪就能干掉一个敌人。 枪法好、装弹快,还是重装防护,这样的禁卫军哪怕处于人数劣势,凭借各种障碍与掩体,也能以一敌十,打得翼骑兵苦不堪言。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接敌宽度并不大,波军的兵力优势无从发挥。 前排士兵突然被撂倒在地,反而耽误了后排同伴的冲杀。 在悍不畏死的禁卫军的带动下,普通奥军士兵自然也不会害怕了。 反正周围全都是敌人,己方已经被彻彻底底的包围了,不原地投降,就必须死战到底。 贾马尔的部队有近五万人,步兵有一万、骑兵有两万,蒸汽坦克有两百五十辆,加上一个营三十六门重炮。 余下是上百门迫击炮和两百门速射型加农炮,以及运输辎重的士兵和苦力。 能打的都被放到了四向位置,一旦被敌军突破防线,必然会严重的影响到本阵的安全,甚至发生全线崩溃的可能。 所以自制的大约五百辆战车和两千辆马车都被用来重当掩体,没有足够多的树木作为障碍物,便用一袋袋的粮食来凑数。 开战半小时之后,索别斯基就已经丧失掉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部队。 虽说直接战死的人比较少,大多都是被绊倒或者中弹坠马的,但也算是战斗减员。 好消息是利奥波德的部队已经从上来了,可以对敌军阵营形成第二次冲击。 索别斯基不相信己方出动二十万大军,还有一半是骑兵,偏偏吃不掉眼前这五六万敌人。 有一点,索别斯基判断失误了,那就是对方完全不缺弹药! 贾马尔此行的目的不但是给侯赛因送援兵,还要送去足够多的粮食和弹药。 这就意味着只要本阵不被对方迅速攻破,贾马尔所部绝对不会因为弹药告罄而缴械投降。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翼骑兵在此前的战斗中死伤过多,给利奥波德的步兵造成了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