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的荷兰不可能全力对付英国。 对于前者,议会同意采购用四年一亿银币的价格,用采购明帝国皇帝麾下公司出产的商品的方式来换购四艘铁甲舰。 随后在尝到甜头之后,又采购了四艘铁甲舰,并用新几内亚岛换到了两艘,总计十艘。 加上原先的木制战舰,可以组成一支上百艘战舰的舰队,基本利于不败之地了。 对于后者,议会只能选择与马萨林握手言和,代价就是一次支付法国两千万银币。 条件就是荷兰与法国签署永久互不侵犯条约,以瑞典与罗马作为条约的公证方。 两千万银币的代价不可谓不高,但毕竟给自己免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对付宿敌英国了。 此举也表明荷兰根本无意参与法国对欧陆霸权的争夺,也不会在陆地上与法国作对。 特罗姆普在看过与之后,又在议会做了一番演讲,主题就是英国与英国海军的发展。 克伦威尔通过派布莱克来东方的明帝国劫掠,一举获得了惊人的财富。 几乎抵偿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债务,余下部分也通过英荷战争之后获得的荷兰赔款还清了。 两次都成为了赢家之后,无疑极大的刺激了克伦威尔的野心,同时也让英国海军得到了巨大的实惠。 到克伦威尔病重之际,英国海军在主力舰的数量与吨位方面,如果没有法国阻挡的话,已经跃居欧洲双第一。 由于法国将海军经费用来采购铁甲舰,同时减少木制主力舰的建造数量,故而在主力舰的数量方面逊于英国。 不考虑铁甲舰的话,法国海军与荷兰海军都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 较荷兰海军,英国海军优势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指挥作战方面。 荷兰战舰属于各省所有,并非海军直接管控,只是在战前才会集结起来。 英国海军不论在查理一世时期,还是克伦威尔时期,都是标准意义上的海军,或者说是高段位海盗…… 这直接导致即使指挥荷兰舰队的将领并不逊于英国同行,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会让整个舰队变得盲目与顽劣。 为了在海战中捞到尽可能多的好处,一些舰长甚至可以不听舰队司令的命令就贸然出击,目的只是为了俘获对方战舰,进而买个好价钱…… 如此举动看似荒唐可笑,却是真实存在,且让特罗姆普都头痛不已。 在看过了鲁伊特来回来的明帝国皇帝对荷兰海军的建议之后,结合自身问题,特罗姆普才有感而发。 解决办法就是让各省出二十艘战舰,组成常备舰队,随时待命,一旦有事,可以迅速出击。 其他部分则根据战事规模大小,临时征召战舰或武装商船。 所有战利品都要先行上缴,然后根据每艘战舰的战绩和损失情况,进行奖励与补偿。 再就是要从明帝国引进铁甲舰的建造技术,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英国。 因为英国劫掠了明帝国最为富裕的地区,双方已经结仇。 明帝国是不可能把铁甲舰卖给英国的,这对荷兰来说极为有利。 另一方面,明帝国已经与法国签约,对荷兰是个潜在且巨大的威胁。 如果荷兰不抢先一步的话,法国便极有可能成为全世界第二个掌握铁甲舰建造技术的国家。 一旦法国获得如此技术,荷兰作为欧洲造船中心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了。 毫无疑问,铁甲舰比木制战舰所需要的技术要高得多。 铁甲舰也是海军与海战的未来发展方向,绝对不能忽视。 那些此前对此不屑一顾的议员在登上荷兰海军装备的铁甲舰,并随战舰出航之后,态度也大为改观。 或许议员还不能以此为理由来说服议会背后的商人集团,因为荷兰税金接近百分之六十由商人提供。 但特罗姆普阐述了一个让金主们完全无法接受的理由,那就是苏丹运河将于一六六五年之前实现通航! 大部分荷兰商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走运和航线,航程可以缩短四分之一,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据说为了巨大的利益,在御用商人——威尼斯商人的唆使下,罗马已经与奥斯曼达成了协议。 双方不会攻击对方船只,罗马商船走运河会按规定缴费,奥斯曼商船运输的明国商品,可由罗马方面代销! 对荷兰商人来说,这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因为听说不少威尼斯商人还引以为荣地表示,这是商业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