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一,板甲可以快速穿上,二十秒之内即可穿好,二线部队并不需要时刻穿着。 其二,所有板甲里都有内衬与外皮,并不会让皮肤接触到被晒得滚烫的铁板。 其三,每个发了一把扇子和两个竹筒,竹筒里面就是海水,甲衣热了就往上浇水即可。 堀田正盛的策略就是跟清军耗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届时海边也会暴晒不已。 这就是联军进攻的最佳时机,时间便是西历六月初开始! 为了报复上次大规模中毒的事情,清军控制了小凌河的上游,往河里下毒。 联军在发现大量死鱼之后,便不再取水,转而用船从远处运水,这招也就失去了作用。 在联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某太子遣人送来了一个装备新式铜炮的炮兵连,外加五百枚“飞毛腿”对地导弹,以及三十万颗手榴弹。 炮兵连来战场的目的就是为了联军开路,跟京城保卫战一样,务必端掉可能威胁己方进攻的清军重炮阵地。 一个连所辖三个排,总计十二门新式铜炮,看着不多,但由于射速极高,单位时间内的投射速度不亚于六十门红衣大炮。 投入炮兵规模较少的原因是某太子也担心战事不利,导致炮兵连被对方俘获。 此番只是送了十二门铜炮的话,往后对王师的威胁也不会很大。 如果遇到铜炮无法直射的目标,便可以使用“飞毛腿”导弹进行打击,这种武器是大清那边绝对没有的。 即使进行仿制,没有陀螺仪的话,精度注定不会很高。 多尔衮主动让出海边十里,等着宿敌主动上门。 上次不明对方底细,导致吃了大亏,此番就不能重蹈覆辙了。 进攻的第一天,联军向内陆推进了五里地,完全在可视的范围之内,然后就扎营不走了。 没有敌人前来搔扰,无比顺利地推进,让全军上下都感到极其的舒坦! 只是缺钱且想赚钱的人不这么认为,倘若不是军令已下,他们早就扑上去厮杀一番了。 主帅都不着急赚钱,他们也就只能继续等待时机。 倭军正面宽达三里地,两翼由王廷臣与曹变蛟的骑兵负责掩护。 推进时旌旗招展,人头攒动,鸟铳密密麻麻,战车栉比鳞次,场面甚是壮观。 由于前方发现了小股清军侦骑,第二天推进了三里地,堀田正盛又决定不走了。 因为天气炎热,扎营也很简单,完全无需防寒取暖,只是做好周遭的警戒即可。 多铎与豪格均提议带队前去劫营,但被主帅多尔衮直接否决了。 多尔衮通过不断传来的报告,已经大致弄清楚了相关情况。 敌军中路步兵与车兵为倭军,掩护两翼位置的为明军骑兵。 自己麾下虽有六万精骑,却不能轻易投入战场。 前番较量,多尔衮便接到硕托的报告,说是敌军鸟铳手居然能够忍到二十步之内方才开火。 在如此之近的距离开火,便意味着大清王师的精骑根本没有躲避的可能,瞬间便会被打翻在地,而且还会绊倒身后的同伴。 多尔衮命令步兵在前,骑兵在后,炮手利用土丘等有利地形,部署各型火炮,待敌军进入射程,可先行发炮。 轰杀其步兵大队,造成混乱后,再行出动骑兵进行冲击。 若敌军骑兵大队主动攻来,则己方步兵当须死死抵挡,力保炮位不失。 第三天,西历六月三日,双方正式开打! 清军先发制人,借助地形,利用红衣大炮射程远的优势,开始施射。 只不过放了一轮,便暴露了己方位置,遭到了明军导弹的疯狂攻击! 由于红衣大炮的射击间隔期高达一刻钟左右,明军导弹部队有很充裕的部署与发射的时间。 这是三顺王的人马第二次这种亏,而且一次就吃下了一百枚“飞毛腿”导弹! 直接损失了不下十四五门红衣大炮,其他各型火炮被炸坏了数十门之多。 多尔衮见状,迫不得已,只能让炮队的残部尽快转移位置,以免再遭打击,进而损失所有重炮。 既然远射不成,多尔衮便将心思放在了近战上,尤其是所部上有千门铁桶炮! 用蛮子的武器来消灭蛮子及倭寇,貌似非常合情合理! 多尔衮的计划便是让铁桶炮部队进行快速施射,然后便派数万骑兵从两翼冲杀过去。 堀田正盛并不急于推进,下令全军停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