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我们快点走。”黛玉催促道,她今天梳着垂挂髻,发间插着珊瑚珠花,上面是一件杏色立领短袄,外面套着件蓝色缎绣梅花纹方领比甲,领口袖口处缝着一层绒毛,下面是条杏色缎绣花鸟纹裙,脚上穿了双青色绣花鞋,腰间挂着个青色缎平如意纹荷包。 “急什么,等天完全黑了,灯才好看呢。”林如海一把抱起林黛玉,“爹爹抱着你,等下记得别乱跑,街上人很多。要是真的不小心走散了,记得该怎么办吗?” “往热闹人多的地方走,找有官府印记的棚子,然后和里面的当差的叔叔报上自己的身份,然后等父亲母亲来找,如果找来的是不认识的人千万不能跟着走。”黛玉认真的背着林如海之前叮嘱她的话。 正月十五闹元宵,在这一天,苏州城内会在祥云街、十梓街两街内举办灯会,灯会接连三天。这三天官府不实行宵禁制度,女子也可上街游玩。因游人众多,火烛众多,为预防潜在的治安问题,官府在人聚集处设棚子,有差役在此留守。一则处理些如走水,斗殴,失窃,儿童走丢等问题,二则整场灯会官府会以五人为一队的形式安排巡逻,棚子也给差役们做歇脚轮值之用。 “玉儿真聪明。”贾敏笑道。 远处缓缓驶来两辆马车停在一客栈门口,车旁跟着四名护卫打扮的男子。 “爷,您是要停放马车吗?”门口的小厮迎了上来。 再往前便是灯会入口,遥遥望去街内树枝上悬挂各色灯笼,入口处人声鼎沸。灯会举办时街上禁止车马桥子通行。入口处便有客栈做起了临时停放车轿的生意。 “不错,这两辆都是我们的。”车夫一边搭话,一边拿出矮凳放地上请车内人下车。 帘子一掀,一旁小厮只觉眼睛一花,不由心里叹道:不知是哪户人家,男女都生的如此神仙相貌。 林如海一行人走进十梓街,虽刚刚在外面已经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可一进去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迷住。里头的灯更多,不同于外头树枝上悬挂的彩色灯笼球,里头沿街的商铺,小贩的摊前,都挂着或大或小样式各异红色灯笼,放眼看去,好似沉浸在一片红色的海洋。耳边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卖各种吃食的,糖葫芦、糖人、元宵,卖各式小商品的,面具、风车、红绳、灯笼……各式各样看的林黛玉眼花缭乱。 两名护卫走在最前头,林如海抱着黛玉和贾敏走在中间,随后是管家及三名丫鬟,走在最后的是两名护卫。 “母亲,我想要那个。”黛玉手上握着串糖葫芦和贾敏撒娇道。身后红蔷绿珠怀中已经抱了不少东西。 “好。”贾敏吩咐浮冬去买,指了指前头,侧头对林如海说,“前头是太平桥是不是?我们去桥上逛逛。” 元宵节“走桥”也是一项习俗,意在祛病消灾,健康平安。 “你还记得这座桥。”林如海眼中带着一抹笑意。 原来新婚后林如海曾带贾敏同游元宵灯会,人流如潮,林如海看着一只玉钗很合适贾敏,一回头,人就不见了。顿时心中犹如被战鼓重重敲了一下,想到贾敏身边跟着护卫丫鬟,心里稍安。随着人潮往前走,一抬头便看到贾敏等人在桥边着急的张望。正是有情人鹊桥相逢,便胜人间无数。 走上太平桥,看着河面上大片的荷花灯,两岸河堤旁系着大片红布,灯火微微,映衬着水面点点星光,美不胜收。 下了桥。走在青石板路上,沿着湖边挂着许多灯笼,灯笼下垂着字条。 “老爷夫人,要不要猜灯谜。只要三个铜板就能猜一回,猜中五个可任选个小礼品,连着猜中十个可以拿牌子参加祥云街祥云楼举办的斗迷会,这三日每日都举行,头名奖品有二十两银子呢。”一男子指着摊子上放着的各式灯笼、手串、扇子等物说。 “好啊。”林入海说,“我们都来猜猜看。” 旁边林岸数了三十三枚铜钱给男子。 “好嘞。”男子拿了十一枚小签子给他,“有了答案喊那边几个穿着黑衣服的,猜中了,他们会取下纸条在上面盖戳,若是中途猜错了,就当一回机会用完了,签子收回,重新花钱买签子。攒到够数的纸条就可以来我这兑奖。祝各位玩的开心。” 猜灯谜这事对林如海没什么难度,他看着怀中林黛玉皱眉思索的样子觉得有趣。 “爹爹,这个灯谜好奇怪。”黛玉,林如海看过去,纸上写着“天天”两字,打一字。 “谜底是黛。”一声清脆声吸引了林黛玉的注意,循声望去,只见一七八岁男孩站在灯下,他身似松鹤,挺立修长,气质如玉,一袭蓝衣,神态自若,面若皎洁明月,眉眼清雅如墨,唇若樱桃齿若云。 林黛玉望着他,若有所思,这个人好似在哪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