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一家人吃着午饭,都满脸的笑容。 牛氏的小儿子才七岁,年纪还算小,期待的就是过年吃好吃的穿新衣服。 刚刚他听着爹娘说明天去逛街去买新衣服,他就好兴奋。 他最喜欢穿新衣服了。 “娘,可以买糖吃买糖葫芦吃吗?” 三牛小心翼翼的看着自己娘。 以前他也知道家里的条件,也知道爹娘的辛苦,所以从来不要任何东西。 也就这时候听爹娘说明天逛街买东西,才会问这个。 牛氏一想到之前为了省钱,从来没给孩子们买点零食买点东西,心里一阵酸涩。 牛氏道:“当然可以,明天咱们一家去逛街,娘给你买你喜欢吃的糖还有糖葫芦啊,你们三兄弟都有,新衣服也都有。” 二牛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衣服,他总算可以不用穿哥哥改过的衣服了,他也可以有新衣服穿了。 他们都兴奋的吃着饭。 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样子,牛氏眼眶都有些热。 “来,多吃点,咱们晚上再做别的吃。” 三个孩子想到他们娘晚上就放假了,一个月都会在家里陪着他们,他们也很高兴,心里都充满了期待感。 “待我放假后,你们三个啊就啥都不用做,就好好玩就行,娘来做饭。” 卢大河道:“我帮你,我们一起准备年货。” 过年期间,要准备的东西多。 往年是因为没那条件,啥都不能买,不过也要用白面做白面饽饽,好过年祭祀祖先用。 也要准备鸡猪头等东西。 当然也要买一块猪皮,到冬天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冻吃。 也就猪皮能打出冻来。 一家人心里想着事情,吃着饭,也吃的很饱。 不光牛氏如此,就是别的家里也是如此。 郑小菊中午将自己娘和娘家嫂子王氏都叫到家里一起吃饭。 平日郑母和王氏生怕给郑小菊添麻烦,每次都中午自己带饭吃,不会去郑小菊家添麻烦。.. 可今天不一样,大家伙都高兴,郑小菊怎么也将娘和大嫂带回家吃饭。 郑小菊的儿子正在家里烧火,“娘,姥姥,舅母!” 郑小菊的儿子很懂事的叫人。 郑母看着自己外孙就觉得亲切,“小菊啊,佑儿如今也八岁了,你没想着送他去读书啊,你侄子大柱,我们送去镇上私塾读书,一个月的束脩六百文钱,以前咱们是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也能赚银子了,自然要送孩子去读书,不为了科考,为了读书识字也好啊,以前咱们可不晓得读书识字作用这么大,不去科考还能算账还能帮忙记东西,你看东家用的管事,会识字都会重用一些……” 其实郑母早就有先见之明,主要是他们村有个人家条件不错,送孩子读过书,哪怕没考个功名,后来也做了镇上店铺管事,一个月也能赚点银子。 所以他们意识到读书识字总是好的。 只不过以前家里没那个条件,他们不敢想。 现在有条件了自然要想一想。 “对了,我们也送大妞去跟着一个老绣娘学绣活,待学好了,也可以去作坊做事,虽然说在作坊也能学,但总归不能笼统的学,只能学点皮毛,姑娘家每个月只需要交二百文钱就行了,就是吃住可能要另外花点钱。” 郑小菊也有些意动,“娘,大嫂,我知道读书不光束脩,平日笔墨纸砚都是一大笔开销来着,听说一个月要好几两银子。” 她之前一个月就加上工钱奖金也就一两多,还不敢想着说将她儿子送去私塾读书。 郑母道:“我们也是上个月刚送去,就学了一个月,如今已经放假了,两孩子都在家里,你爹和你大兄帮忙照看着,大柱说了,纸比较贵,买书也贵,不过可以抄书,待识字写的字好了,也可以抄书,抄书抄的好了也赚钱。” “不过他这个年纪读书吧,那夫子说过了最好的时候了,要是从小读书更容易打基础,这会送他去私塾,没指望说他考功名,但读书识字肯定明理,懂的比咱们多,算账也会算。” “就我跟你嫂子吧,平日要是账目多了,算账可不太会算。” 要是会识字要是会算账,她们也就容易当管事了。 不过郑氏当了管事,她娘和嫂子也都高兴。 “有了这笔年终奖啊,我们心里觉得轻松多了。” “奥,对了,大柱上个月加上买笔墨纸砚,没买好的,也花了二两多银子,给你说这个,你也心里有点数。” 郑氏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