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值房,再次重申不许走动串连。
然后几个人到了寝殿。
祝缨在寝殿里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她努力将自己装成个木头架子。但是架不住王云鹤要点她“你是怎么来的”
歧阳王道“鲁王作乱,是她发现了周游领兵犯禁,到东宫知会的我。”
刘松年道“别管这些了,殿下,陛下驾崩了。”
太子正在弯腰对着床行礼,闻言像是谁在他腰上踹了一脚,他往前一个趔趄,跨了两步摇着胳膊把身体摇直了“阿爹”
“噤声”刘松年说。
太子老实地捂住了嘴,眼泪哗哗往下掉,大家陪着默默地哭了一场。又过一阵,王云鹤道“殿下,陛下走得匆忙,您要担起整个天下方不负陛下还请暂时节哀,安排好朝政,咱们才好发丧。”
太子咬牙切齿“鲁王是不是他逼死了阿爹我与他不共戴天”
刘松年道“事情很多,他只是其一,还是不怎么要紧的。”
太子红着眼晴问“什么是要紧的”
“登基。”刘松年干脆地说。
太子退后一步,一记长揖“我已乱了方寸,还请先生教我。”
刘松年请太子先到上面坐下,各人各有一个位子,祝缨硬着头皮被蓝兴推到郑熹的下手坐了。
开会。
三个丞相已经都有想法了,你一言我一语。刘松年道“眼下当以安定为主,有什么事儿,您灵前即位之后再说。臣于政务并不精通,只说鲁王,这种案子,宜速不宜迟,不能拖太久,要快刀斩乱麻,一直拖着容易人心浮动。到您改元大赦,我对先帝的承诺就算完成了。”
说完,他看了榻上的皇帝一眼,就闭目养神不管了。
太子问道“那鲁王,谁来办”
施鲲道“那是后面的事,先说第一件。殿下登极,当然是要先正名。立后、立太子、追谥母家。有功之臣要有封赏,罪臣、逆贼当诛当罚。另,昭告天下,安抚庶民。京城不能乱。”这些没有太大的新意,就是新群登基之后的惯常操作。重点在赏罚的细节。
太子道“好。京城的事务,京兆多多费心,事后必不会忘。”
郑熹道“是。”
歧阳王听到“太子”的时候,心跳又加快了,一时竟没能发出声来。
王云鹤道“余下便是前朝、后宫两件事了。后宫一切请暂照旧。除了先移驾,安置先帝后宫及东宫迁出之事,且待大敛之后再从容安排。”他安排蓝兴与太子身边的宦官两拨人来办理。
蓝兴也出来应声。太子道“杜世恩要是伤得不重,就叫他来安排移宫的事。”
蓝兴道“奴婢明天就寻他办交割。”
然后是前朝,王云鹤与施鲲等请示,歧阳王“既嫡且长”当为新太子,太子道“这是自然。”
歧阳王忙起身跪下,道“儿年幼无知,不堪大任。”
太子道“我儿起来,你不堪,谁还堪”
歧阳王起来又坐了回去,对丞相们多了一丝感念。
王云鹤道“鲁王谋逆是您第一件大案,朝野瞩目,诚如松年所言,宜速不宜迟。当严惩首恶、宽待协从,使鲁逆孤立无援,速速平息,以免动荡。鲁王身份特殊,请以一宗室、一能臣协办此案。这是罚的,赏的也要有。凡参与平乱的,都要有升赏。”
如果是赵王,就是想让另外的某一兄弟坐镇,现在他不是赵王了、他迟疑了,想了一下可靠的宗室、朝臣,也陷入了与儿子同样的境地。
他本就不是当太子养大的,哪里来得及养能臣心腹便是东宫里的僚属,与他也不是特别的亲。他更亲近旧赵王的属官,愿意让他们来办,但那些人与他一样,都没有做过治理天下的准备,缺乏这样的能力。
他说“由我儿为主,另择一能人,你们看谁合适”
几个人一齐看向祝缨,祝缨吓了一跳“我鸿胪的。”
王云鹤对太子道“平鲁王之乱祝缨有功,大理寺卿还空着,臣请由他暂代。”郑熹也说“臣附议。他在大理寺十年,素来可靠。”
施鲲道“臣附议。”
歧阳王道“儿也附议。”
太子对祝缨印象不错,如果不能用潜邸旧人,那祝缨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点头道“可。”
刘松年道“待大计议定,一并拟诏。”
说到升赏了,就顺便说一下其他有功之臣。阮大将军说了禁军,刘松年张眼看了祝缨一下,郑熹又提了温岳、金良等人。王、施是就在太子面前的,也提了几个当时表现可圈可点的人。这些人的建议都得到了允许。
然后是安抚诸王、公主,诸王每人添五百户的封户,公主晋级,每人添三百户。就算不领情,诸王如果现在闹起来,也显得是诸王的错了。自己的亲家兼好妹夫太子也没忘了,骆晟给加了光禄大夫,可以开府了。
歧阳王道“因为鲁王谋逆,朝中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