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澳洲崛起录
  4. 第六百零九章 农业大臣的野望
设置

第六百零九章 农业大臣的野望(1 / 2)


经济的付出并不只体现在协约国和列强身上,同样也体现在曾经一战的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身上。

因为所谓的代工厂模式,德国的工业迎来了近一段复苏,工业规模已经相当于1905年的德国了。

虽然相较于战前的工业规模还有一段距离,但相比战后被限制的惨烈状态来说,德国至少在工业方面也迎来了复苏。

对比同样明显的还有奥匈帝国。虽然奥匈帝国失去了匈牙利,但工业的核心还是在奥地利和波西米亚地区的。

目前奥匈帝国的工业规模已经恢复到1910年的水平,除了损失匈牙利之外,他们的状况是比德国要好很多的。

不过,这些国家工业和经济的复苏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他们的货币实际价值正在减少,货币的价值正在不断的贬值。

虽然看起来各国的经济都在不断的增长,甚至民众的收入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问题是,货币的价值在不断的减少,民众们的工资的购买力其实是在不断降低的。

虽然这样的经济增长造就了虚假的繁荣,但这样的繁荣仿佛泡沫一般,随时有可能破碎。

民众们的收入看似增加了,但生活水平却在不断的降低。如果各行各业还看不到这样的危机,不断的提高制成品的生产规模,导致一场经济危机的发生就成了必然。

但各国政府谁又愿意主动拆穿这样的潜在的危机呢?先不说对政府有没有好处,对拆穿的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反正只需要熬过自己的任期,总会有下一届政府来当接盘侠的。但如果在自己的任期上把这样的危机挑明,又该如何解决危机呢?

提出了危机却解决不了危机,这样的政府不就是最好的背锅者吗?

那些政客们也不是傻子,与其拆穿危机,交恶资本家,不如熬过自己的任期,还能凭借着名望著书立说,甚至被那些资本家聘请为企业的顾问,趁机大捞一笔等等。

凭借着他们在政府身居高位的经历,以及他们在政坛的影响力。就算他们写的书是一塌糊涂,也会有人为了他们的名望买单,这也就是名人效应。

两种选择已经变得很明了。几乎没有人愿意冒着风险拆穿危机,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第二种,不如顺应时代,顺应潮流。

这也是资本比较可怕的地方。虽然大部分时候权利是要大于金钱的,但金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具有吸引力。

当一个国家的钱权交织在一起,对于这个国家的民众来说,那才是最可怕的时候。

这也是阿瑟能够看到的,也是极力要避免的。

作为澳大拉西亚最大的资本家,阿瑟设立选举委员会和皇家议院控制政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澳大拉西亚的资本和政权分割开来,尽量避免官员被资本影响。

像美国那样的选举,资本家很容易插手,为自己培养在民间有影响力的参选者。

最简单的道理,想要获得更高的支持就必须举行大量的演讲,这种演讲不仅需要大规模,还需要在全国各地举行。

这就相当于天然性的筛选,普通人的身家基本不可能有足够的资产去举办演讲,还是那种全国各地都有的大型演讲。

这也代表着,普通人出身的参选人很难频繁的在民众面前抛头露面,民众们又怎么知道这个人的存在,去投票支持他呢?

但如果获得了资本的支持,甚至和资本达成了合作,就可以轻易的频繁举行大型演讲,将自己的名气和知名度打出去。

先不管自己的演讲质量以及自己的目的如何,先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这才是参选美国总统的第一步。

很明显,这样的选举过程很容易被资本家把控。虽然也许会有平民阶层的参选者迈向成功,但更大概率获得成功的一定是资本家支持的参选者,或者本身就是资本家的参选者。

这样的竞选也是不公平的,因为资本总会有优势,参选者的起跑线就已经不同。

这也是阿瑟严格控制各党派的经费,甚至采取集中分配的原则的原因。

这样一来,资本家就没有太多支持某个政党和参选者的机会,因为政党的经费会被更多的党派瓜分,每个党派之间的资金差距并不是太大。

况且,阿瑟本身就是澳大拉西亚最大的资本家,这也能够杜绝一部分资本影响政府的可能。

在澳大拉西亚,哪个资本又能大过阿瑟呢?在王室财团面前,谁又能和阿瑟的资本对抗呢?

1925年1月3日,阿瑟前往首都特区,视察墨累河流域的农业种植情况。

圣阿瑟堡的建设已经快要结束,预计最快可以在两年内进行迁都,最慢也能在五年内将首都搬迁到圣阿瑟堡。

这也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