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半岛的扩张。 但不管怎么说,这对奥匈帝国来说是个严重的危机,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多民族多地区联合起来的国家就此四分五裂也不是不可能。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协约国各国的外交部门都有了一个统一的任务,那就是和奥匈帝国取得联系,或者和匈牙利王国政府取得联系。 德国也在紧急联系着自己的盟友,他们也不想看到自己目前唯一的盟友退出战场,因为那将代表着德国再也没有任何获胜的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奥匈帝国如果存在,至少能为德国拖住100多万协约国的军队。 但如果奥匈帝国退出战争,德国将面临所有协约国的围攻。协约国目前的总军队数量高达1000多万,随着美国的加入,军队总数量还在不断的增长。 这样的军队数量是德国人永远不可能比拟的,哪怕是消耗战,也足以让德国人流干血液。 1917年7月17日,奥匈帝国政府再次和协约国展开会谈。 和上一次的会谈有着明显不同的是,这一次协约国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奥匈帝国官员脸上的色彩十分阴沉,因为这场会谈注定是一场利益分配会谈。 或许是因为春季攻势没有任何进展,法国人也希望促进奥匈帝国退出战争,让所有盟友集中全力进攻德国,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减少自己的伤亡。 因此,和谈一开始,法国和俄国对于奥匈帝国就咄咄逼人,大有一副奥匈帝国不同意和谈,就支持匈牙利王国独立的意思。 偏偏奥匈帝国对于这样的态度没有任何办法,因为匈牙利王国和奥匈帝国政府不和是真,匈牙利王国政府想要独立也是真。 这就相当于协约国已经清楚奥匈帝国的所有底牌,甚至连裤衩子都被看的一清二楚,只能任由协约国摆布。 当然,愿意和谈只是基础,协约国更看重的是奥匈帝国的土地和各种庞大的利益。 奥匈帝国也不可能任由协约国分割自己的土地,一场好比菜市场讲价的争吵就此展开。 虽然己方处于劣势,但奥匈帝国的外交官员丝毫不会退让,任何有关奥匈帝国的利益都据理力争,展现出了外交官员应有的气魄。 但这丝毫不能阻止奥匈帝国退出这场战争,以及奥匈帝国的土地和利益被协约国各国所瓜分。 美国应该是最不愿意看到奥匈帝国此时就退出这场战争的,因为这代表着美国几乎分不到任何利益,毕竟美国没有在对奥匈帝国的战争上出上任何一份力。 但偏偏最愿意看到奥匈帝国退出战争的就是法国和俄国,也正是支持美国加入协约国的两大列强。 第一天的会谈各国都提出了离谱的要求,比如俄国要求加利西亚和斯洛伐克,意大利要求因斯布鲁克到的里亚斯特的奥地利地区,塞尔维亚要求波斯尼亚地区,英国要求达尔马提亚地区,罗马尼亚要求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等等。 这么一来,奥匈帝国的领土只剩下奥地利,捷克和匈牙利地区,奥地利还被瓜分了一半。 奥匈帝国自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要求,英国也不愿意看到俄国吞并如此大规模的领土。 至于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要求,他们的要求或许会得到满足,但绝对不是现在。 像这种小国家的要求,基本都是最后被满足的,甚至会被直接无视。 在不违背各大列强的利益的前提下,同时还要各大列强都点头,这些国家才能实现自己的要求。 否则,他们的要求不会被任何人重视,除非他们强大到可以让列强重视的地步。 但很明显,就连目前的美国都不被协约国几大列强重视,更不要说已经在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吃过肉的巴尔干诸国了。 澳大拉西亚对于奥匈帝国的领土没有任何兴趣,阿瑟十分渴望奥匈帝国国内的各大工厂以及技术工人和科技等等。 作为进攻奥匈帝国功劳最大的国家,澳大拉西亚不参与领土的分配是一个好消息,各国也都愿意让澳大拉西亚率先挑选奥匈帝国国内的工厂技术和工人。 虽然奥匈帝国的实力在战前也只是中等列强,奥匈帝国的工业水平远超意大利这样的低等列强,各大工业行业遍地开花。 特别是捷克地区和奥地利地区的工业,在整个欧洲也算是名列前茅。 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仅拥有充足的矿产资源,同样还拥有煤炭,十分适合工业的发展。 历史上一战后诞生的捷克斯洛伐克,也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工业而被德三觊觎。 如果能够吸收奥匈帝国一部分工业实力,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加强澳大拉西亚的工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