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军队的侧翼,实现侧翼迂回战术。 但马丁师长对于德国人的反应早有预料,德国绕后的部队和英法部队顺利碰面,双方条件反射一般开始交火,考虑方面还得是英法军队更胜一筹。 听到自己侧面的枪声响起,这支德国军队的指挥官顿感不妙,想要下令让军队撤退。 但正面澳大拉西亚军队的火力太过强大,德国军队又不可能将背面留给澳大拉西亚军队,可能导致更加残酷的屠杀。 要知道,近卫二师不仅拥有四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还拥有两个骑兵团,这样的编制不可谓不豪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单单这两个骑兵团,完全能够成为德国盲目撤退的收割者。 等到侧翼的战火渐熄,德国指挥官想要下令撤退的时候已经晚了,迂回的部队已经来到了德国军队的后方,这支德国军队已经被包围。 砰! 伴随着一声刺耳的枪响,如果指挥官在一处树林中自杀,这支德国军队也被混合军歼灭,侧翼保卫战取得了圆满成功。 马丁师长一边让手下清点伤亡和装备损伤数量,一边让通讯兵将这场小规模战役的结果汇报给第三集团军。 果不其然,侧翼保卫战的胜利让第三集团军司令大为欣喜,这也代表着第三集团军的侧翼在短时间内非常安全,德国也没有太多的兵力进行第二次迂回战术。 当然,混合军目前还是不能动的。谁也不能保证德国军队会不会得到支援,但没有完全歼灭德国军队之前,第三和第四集团军的侧翼十分重要。 混合军的战果也传到了后方法国司令部和英国远征军司令部,得到了法国和英国的高度赞扬。 阿瑟得知这份军报时的表情也是十分高兴,这其实也侧方面证明了,澳大拉西亚的军队在火力方面完全不逊色于德国军队。 近卫师和第三师能够在数量几乎相等的情况下和德军作战取得优势,这也代表了澳大拉西亚的军队作战能力其实不弱。 确保了侧翼的安全之后,法国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的攻势变得更加猛烈。 有着高达45万人的澳大拉西亚土着军队,中部方面军的攻势堪称悍不畏死。 仅仅两天的时间,将前线推进了十多公里,和战前德法边境线也差不了多远。 虽然为此也付出了将近十五万人的伤亡,其中有超过一半是澳大拉西亚的土着,死伤人数还在一个能接受的范围内。 而混合军那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清点之后,战果被汇报到了后方和澳大拉西亚。 混合军面对的是德国三万多人的军队,在付出了一万人的伤亡后(澳大拉西亚伤亡两千多人,英国伤亡四千多人,法国伤亡三千多人),消灭了1.2万人的德国士兵,俘虏1.8万人,有将近1000多人不知所踪。 虽然放跑了一千多人,但取得的战果总体来看还是十分喜人的。 这支德国军队三万多人的规模可不小,占据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守军的二十分之一,并且大多是一些德国的精锐老兵(身上旧伤较多)。 中部方面军的攻势十分顺利,也吸引德国第三集团军南下支援,大幅度减少了北部方面军的压力。 这和战前预计的截然相反,还以为是北部方面军替中部方面军减缓压力,没想到中部方面军反而是进攻更顺利的那一个。 德国依托法国边境和比利时部分要塞的坚固,北部方面军阻挡在边境线以内十多公里。 哪怕北部方面军付出了大量伤亡,战线仍然不能前进一步。 如果说北部方面军是势均力敌的话,那么南部方面军的表现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法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还算可以,承担了南部方面军大半的作战任务。 要知道南部方面军60多万的作战军队中,意大利的军队就高达50万。 意大利军队在战役中的表现可谓是一塌糊涂,仅仅战役的第一天,50万意大利军队就被仅仅十多万奥匈帝国军队阻拦在边境线不能前进一步。 意大利派出的军队在执行迂回战术的途中,被奥匈帝国的援军发现并且包围歼灭。 也让意大利成了这次战役中唯一的笑柄,开战三天付出了接近五万的伤亡,结果军队仍然在自己的国土。 如果不是奥匈帝国在东线经历了一场惨败,军队数量已经不足。 阿瑟甚至有理由怀疑,奥匈帝国会趁机攻入意大利,占领意大利最为核心的北部地区,直接让意大利投降。 要知道,虽然意大利的统一时间比德意志早,但也是在19世纪中期才统一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