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将军何大力率兵入城,次日雪停,城中便支起数十口大锅,苒军拿出军粮,给百姓们施粥。
两天之后,从西安和咸阳来的商贾纷纷进城,他们带来了米粮、药材、木炭和御寒的棉衣,在这之前的三个月里,这些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好东西。
七日后,何大力自作主张,为武骥厚葬。
之所以说是自作主张,是因为何大力还没有接到京城的命令。
不仅是在榆林,而是在整个西北,武东明都有一定的威望。武东明死后,何苒下令,让何大力以侯爵之礼为武东明下葬
世人并不知道武氏父子之间的恩恩怨怨,他们只知道武骥是武东明之子,因此,无论如何,武骥肯定是要厚葬的。
但武骥是长安王,能不能给他按王公之礼下葬,何大力没有把握,可是也不能一直不下葬吧,眼看就要过年了,一直停灵不发丧这也不吉利。
于是何大力给武骥厚葬,却没按王爷的规格。
天寒地冻,乾州与京城的书信也变得缓慢起来。
直到出了正月,京城的书信终于送到乾州,那时,距离武骥自尽已经两个月了。
果然,何苒在信里说,武东明是以侯爵之礼下葬的,当儿子的总不能超过老子吧,所以武骥就以长安将军的名义下葬吧。
长安王,不被承认。
武骥墓前尚未立碑,接到命令之后,何大力连夜让工匠刻碑,选了吉日,为武骥立碑。
此时已是阳春二月,西北的春天来得晚,但也不复冬日寒冷。
从榆林到乾州,已尽归苒军,道路通畅,城门打开,各地商贾大批涌入,京城派来的官员陆续到达,这片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土地,重又迎来勃勃生机。
立碑那日,乾州城外人山人海,不仅是乾州人,还有来自西北各地的仕绅百姓,其中也有千里迢迢从榆林赶来的武氏旧部。
何大力高声宣读由聂忱亲笔撰写的祭文,最近两三年,聂忱声望很高,得知祭文由他所写,很多人都在心中默默叹息。
从始至终,何苒从未掩盖过武氏父子抗击鞑子的功绩,武氏一族固守榆林几十年,令鞑子闻风丧胆,不敢逾雷池半步,武氏忠魂,青史留存。
而在武骥的墓碑上,详细写了武骥抗击鞑子的英勇事迹,而对于他来西安之后的所作所为,未提一字。
那些武氏旧部,更是热泪盈眶,不以王公身份下葬又如何?何苒给了武氏最后的体面,千百年之后,武东明和武骥,会以民族英雄的身份留在史书之上。
成王败寇,长安王只是一个没成功的反王而已,而民族英雄却能光昭日月。
“大公子糊涂啊,糊涂啊!”
人群之中,一位老者用衣袖抹着眼睛,喃喃自语。
身边的孙子连忙把他从人群拉出去:“行了行了,快别哭了,大老远从榆林赶过来,您可别哭坏了身子。”
“我就是为大公子惋惜,明明以前那么稳重的人,怎么糊涂起来就错得这么离谱呢,害了自己,也害了老将军,唉,二公子至今下落不明。”
“您所以我才不娶妻,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
“胡闹,不娶妻怎么行,回榆林,现在就回去,回去就相看!”
......
武骥的死讯传到陇西,何淑婷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哭不闹,就是怔怔地坐在那里。
那个救她于水火的男人,那个怜她爱她的男人,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长安将军?
何淑婷冷笑,何苒啊,你不该这样做的,武骥已经死了,你连一个死人都不放过,给他以王爷的身份下葬,你有什么损失?
你却连死后哀荣也不肯给他,你太狠了!
武骥不是长安王了,那她呢?
没有长安王,她当然也就不是长安王妃了。
何淑婷咬牙切齿,好在这里是陇西,陇西的孟家军可不听何苒的。
虽然武骥早已下葬,可是既然消息传到陇西,身为发妻的何淑婷还是要治丧的。
孟忠被小何氏“临终托孤”之后,便“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跌死了。
而小何氏与房大龙在奸情暴露之后,便被愤怒的孟家军将领们乱刀斩杀。
孟忠的儿子、孙子、弟弟全都死了,因为孟诚逼奸长嫂事发,孟诚的妻儿脸上无光,索性带了家中细软连夜离开了陇西。
如今,偌大的孟府里住着的,便只有何江与何淑婷父女。
武骥的丧事便是在孟府办的,不过现在孟府的牌匾虽然还没有摘下来,府中却已经没有姓孟的人了。
只是何淑婷没有想到,当她一身缟素,挺着大肚子接待接待那些将军的夫人们时,夫人们见到她,不称王妃,而是称她为长安夫人。
长安夫人?
这是什么称呼?
但是何淑婷很快便发现,改变的不仅是称呼,还有众人对她的态度。
虽然天高皇帝远,可是以前这些人对她恭恭敬敬,他们虽然是孟家军,但是孟忠是武东明的属下,因此,多年以来,孟家军上上下下,全都对武东明奉若神明,连带着对已是长安王的武骥也非常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