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汇报,我们正在突破最终阵地!德国佬的抵抗顽强,但正在逐渐粉碎,我面前有大量的敌方工事在开火,请求火力支援!” “转向,转向规避!105,你面前有德国佬的导弹车,小心!” 虽然不知道德国佬那最新的、扛着巨大恍若电线杆一般的没脑袋破车叫啥名字,但从其外观的标志性特征也能随便起个一听就懂的“导弹车”外号。 战斗进行至此,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德国佬居然还有导弹车压在手里,但却与之前的无头老虎又不太一样。 那是一种基于四号坦克底盘改造得来的魔改变形车,与无头老虎最大的区别,在于这玩意儿的车体上只扛了两发“巨大电线杆”,发射架更为简易且脆弱。 从车体前端、导弹弹头正下方向上探出的几根伸缩管,就像是潜艇的潜望镜一样引人注目、一眼可见,这东西毋庸置疑就是这破烂导弹车的眼睛,从索敌到瞄准和制导全靠这几根管子进行。在接近到足够近的距离之后,也终于算是亲眼所见地弄明白了德国佬这玩意儿是如何运作并战斗的。 正如马拉申科猜的一样,这东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步兵反坦克导弹的放大版,除了装药增多、威力加强、导弹体积变得巨大化之外,从索敌到制导再到战斗方式上没有一丁点的变化,完全是同型技术的直接移植复制,由固定阵地部署变成了机动车载、仅此而已。 都说你德佬黑科技多,多个屁!所谓的黑科技再多也是有限度的,更没有能超乎马拉申科理解的存在现身战场。 看到德国佬这种“既然打不穿装甲,那我就硬堆巨大量装药狠砸”的无脑玩意儿,深感一直以来都是靠剑走偏锋的技术来发家的德国佬,这下是真的没活儿了的马拉申科只是想笑。 “停止前进,别再往前了!和敌人保持距离等待命令!火箭突击营准备轰炸!全营齐射!” 能用火力解决的战斗绝不用伤亡去堆。 在马拉申科眼里,如果能把领袖师最后一颗炮弹都用上然后刚好迎来胜利,这恐怕是最好的结果,说明领袖师“最大化地用火力去降低伤亡”的作战宗旨,得到了很好地贯彻落实。 虽然明知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实际战斗中还是要尽量朝着这个目标去做的,现在用刚刚装填完毕的tos-1火箭突击坦克们送德国佬最后一程,打出泽洛高地之战的最后一次轰炸显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既然手头有充足的火力那老子为啥不用? 没说的,炸他狗日的就完事了! 开火! 咻咻咻咻—— tos-1集群每一次开火,从抵近临近接地的发射箱尾喷出的高温烈焰都足以点燃草坪,在tos-1周围制造出一片熊熊燃烧的火焰地带。这看上去就像是一群“烈焰战车”在向着法希斯呐粹咆哮,将大片的烈火降下、投射到敌人的天灵盖之上毁灭一切。 一连12车,全营三连加上营级指挥车总共是38车,这便是马拉申科手中最强的师属火力单位“火箭突击营”的全部战力——整整608枚310毫米“安德柳莎”通用型火箭弹。 没有任何的手下留情,也根本不考虑火力饱和和弹药浪费。 608枚安德柳莎火箭弹以比天上下雹子还猛的势头直落而下,带着如同地狱列车般的可怖呼啸声集群落下,重重砸在了整个泽洛高地上唯一一块还在德军掌握之中的工事群内。 这骇人的集群爆破威力是如此地动山摇,以至于升腾翻滚的气浪连在天空中盘旋、恰好途经战场上空的红军侦察机都看得一清二楚。 一前一后两名红军飞行员目不转睛,只见下方那肉眼可见的泽洛高地战场像极了火山喷发,交战最激烈的一片区域正在向上喷发蒸腾着连从空中看去,都只觉得可怕的烈焰热浪。根本无法想象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敢相信在如此这般猛烈的火力打击下还有任何一支军队能死战不降。 “你看到了吗?从来没有。” “我也没见过,所以我正在抓紧拍照,希望带回去的这些照片有用。想办法换个角度再飞得近一点,我再来两张照片。” “知道了,坐稳了。” 也是直到靠得更近了一些、并将机身侧倾盘旋的幅度调整地更大了些,前座负责操控飞行姿态的飞行员扭头一看之余这才发现。 地面上那些被烈火包围的战车群正在倒车脱离火焰区域,那坦克的奇特外观长相自己此前从未见过,更能看到有些车组成员已经向外探出头来并看到了天上的自己,正在朝天空中的同志挥手致意。 “还好这么可怕的装备是我们红军的,不敢想象这要是德国佬的武器落到我们的头上会怎么样。” 前座的主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