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并不碍事,于整体建筑结构来讲仍然有着相当的强度,足以继续支撑下去、屹立不倒。甚至可以说你不管是同一命中点亦或是换个位置再来一发,得到的效果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仍旧是完全一致。 这就是传统高爆榴弹打硬质防御工事的效果,尤其是在级别最高的永备防御工事面前简直形同隔靴搔痒。 要是没有专门克制的弹种,领袖师承担重火力支援主力的这些isu-152a们,今天可能还真的有够头痛的,但问题是有、而不是没有。 这所谓的“问题”,当然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转化到德军那边去了。 “同一射击位置,相同目标做重复射击,瞄准!” “我锁定它了!” 哗啦—— 咣当—— “装填完毕!” “很好!开火!” 咔哒—— 轰—— 从扣动扳机到击针击发药筒底火直至弹丸射出的全流程一气呵成,带有强大冲击势能的弹丸宛如离弦之箭一般向着目标极速冲去,初速远在方才那发榴弹之上,骇人的破坏力就算还没命中目标都堪称是肉眼可见。 没有命中瞬间如高爆弹那般奔涌而出的沸腾爆破,一头撞碎了前端风帽的钝化弹头本身带着剩余的强劲势能,继续向前深入并破开已经被轰得大块剥离的混凝土外壁,砸碎其中裹挟的钢筋而后向更身处钻入,丝毫没有半点要就此停下的意思。 不可阻挡的混凝土破坏弹弹丸,终于在弹头几乎已经内凹变形的情况下击穿了最后的军标混凝土防御,在仍有些许残留的动力势能加持下将自身送入了碉堡内部。 被设定了足够长延时的引信还没有起爆,直到此时也仍旧是分量巨大的大铁坨疙瘩一块,并仍然带有不可小视的冲击势能。 击中地面的一瞬间不是砸入其中而是瞬间弹起、原地起飞,心眼实诚的德国佬连他妈碉堡内部的地面,也是做过军标混凝土硬化浇筑的。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现在却成为了催命符一般的坏事。 弹丸边角砸地、当场弹跳起飞的势大力沉弹丸斜向朝上,正好不偏不倚地砸在了一名正转身找弹药、刚刚回过头来的德军士兵下巴底上。 周围的德军士兵来不及反应,无头尸体更是来不及在浑身抽搐中倒下。 一场势不可挡的强势爆破紧接着降临到来、转瞬即至。 轰隆—— 轰咣—— 这声音听起来比任何爆炸声都要特殊,硬要加以形容的话,你小时候防炮把二雷子丢进铝皮烧水壶里然后扣上盖的“咣当”一声壶内炸膛闷响,基本上和现在这情况也差不太多。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装药量、爆破对象,还有爆炸音量分贝上的区别,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德棍碉堡已经在剧烈的爆炸中被当场掀飞,整个碉堡盖子恍若沼气点燃后被炸飞的井盖一样掀飞到很高很高。 也是直到这时,俩眼瞪大地跟俩牛蛋似的的阿尔西姆才看到,原来这看似已经很不简单的德国佬碉堡居然还另有玄机。那碉堡的顶盖居然不止是军标混凝土浇筑,还内嵌了一整块圆形适配装甲板来加强。 简单来理解其构造便是三明治的结构,即“外层混凝土+中层装甲板+内层混凝土”,内外两层的混凝土里都搭有钢筋进一步加固结构。 这么做的意图非常明显,德国佬定是早就料到此地会有一场恶战并遭遇到猛烈进攻,那加固过的碉堡顶盖可不是拿来挡你迫击炮炮弹的,而是用来抵挡122、152毫米大口径曲射榴弹,132毫米喀秋莎火箭弹,还有50公斤级的小地瓜航弹这一类的大威力爆炸物的。 理论上来讲确实没问题,脑袋顶上隔着如此厚重防御爆炸形成的超压杀伤,可伤不到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还被物理隔绝了破坏效果的受保护软目标,至少大概率会伤不至死、并且同样大概率继续保持战斗能力,这对于预设防御阵地遭受大面积炮火覆盖和航空兵轰炸时至关重要。 但做了如此充分准备的德国佬仍然失算了,失算地相当彻底。 他们或许料到了排山倒海的榴弹炮群炮击,或许料到了红军航空兵携带大量小地瓜炸弹,进行对密集软目标的大范围轰炸,甚至连防御工事遭受大口径直瞄火炮的直射都预想到了,特地增强了工事的混凝土外壁厚度来提高防御。 但德国佬仍然没有料到,在今时今日会有一大群身披重甲的移动152炮轰隆隆开上高地,顶着他们的鼻子来向他们密集投射早已在战场上消失许久的弹种:kv2重型坦克的混凝土破坏弹。 这种平日里几乎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