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章“威力加强版分房” “你打算离开了?现在就要走?” 马拉申科是在来到科京这里的第四天早上告知自己准备离开的消息的,听到这话的科京还显得有些惊讶和意外。 他原本以为马拉申科至少会待到一周以后才走,至少帮忙盯着看看正在加紧准备当中的新式复合装甲试制计划,这种没多少技术含量的玩意儿很快就能做出样品、准备测试。 “时间也差不多了,我是得动身早点行动了。” “新式复合装甲和新式脱壳穿甲弹的一些技术要领和重点,我已经给你的技术员们叮嘱过还留下了手写的笔记和草图,跟你我也反复讲明了好几次。” “你这儿已经暂时不需要我的帮忙了,is4重型坦克的项目过审也基本到了尾声阶段了,不需要我再帮你说话写报告。产量不会多高但也满足你早先设计时的预期,能给精锐部队集中使用就足够了,机动性跟不上主节奏的家伙确实不太适合大规模普及列装。” 也是在马拉申科在科京这儿下榻落脚的这几天时间里,早先被科京所提交的is4重型坦克项目审核已经基本获得通过。 斯大林同志对于科京提出的“近卫部队有必要使用更精锐的装备,以此发挥更重要战场作用”的说法很感兴趣。 或者说这和斯大林同志本身,就是大管子重型坦克的狂热爱好者有直接关系。出于个人的偏爱和对科京的重用,才同意了这个已经有原型车上前线,并且还表现不错的项目。 但是出于造价高昂和建造工时冗长等原因,is4重型坦克的量产优先级并不高,被排在了is6重型坦克以及isu-152自行火炮之后。 尽管科京已经在后续量产车的设计上尽可能做出了多的适应性改进,尽量让is4重型坦克有更多的配件可以和is6通用。但这毕竟是一款全新设计的重型坦克,需要另开崭新生产线的客观现实,使得就算是龙颜大悦的斯大林同志,也没有批给科京太多的生产指标。 先试着小规模量产一批、列装更多精锐的近卫坦克师试试效果,看看这种强大的60吨新式重型坦克在战略上能发挥出多大的优势,而后再决定后续产量的增减取舍问题。 第一批次的量产型is4重型坦克,预计只会有150到200辆被生产出来,以营团一级的规模被送去前线换装红军坦克师。 虽然不是什么太过惊喜的结果,但至少心血没有白费、获得了审批通过,这对已经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和失败挫折的科京而言就已经足够了。 既然马拉申科已经想好了要离开,科京自然也就不会再太多说些什么,强行把马拉申科留下来。毕竟马拉申科又不是来这儿旅游的,是带了一大堆事儿、专门从前线上请假赶回来办正事的,时间安排地紧张倒也是情理之中的正常情况。 “离开以后你打算去哪儿?直接回前线?还是回家里休息一阵子?” 在科京的办公室里专门赶来告知科京自己将要离开的马拉申科,此刻嘴里正叼着烟卷、和科京一道边吞云吐雾、边聊私事,这是哥俩在最近这几天里难得有一回的私人时间。 “还有些事得处理,暂时还回不了家。” “哦,对了,你不说我都忘了,还有件事我得跟你说说,你有必要知道。” 伸手往科京办公桌上那个造型精致的烟灰缸里弹了弹烟灰,不打算在此问题上对科京有所隐瞒的马拉申科随即缓缓开口。 “从你这儿离开之后,我打算去莫洛佐夫那边一趟,有些设计改进上的意见我需要找他当面谈谈。” “我知道你对此可能有话要说,但先听我把话说完,然后再说也不迟。” “我们师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重型坦克部队了,部队的编制和规模越扩越大、不断升级。从一开始的单一重装突击部队,开始越来越向着集成化、多任务合成部队的方向发展,这是必然会出现的发展规律。” “也是在接装了一些新式的中型坦克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莫洛佐夫的设计思路真的已经落后你这边很多了。” “德国佬的装甲部队和反装甲武器,正因为我们不断升级的重型坦克力量而愈发增强。但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莫洛佐夫的设计却迟迟得不到与之对应的提速更新。长此以往下去,差距会被越拉越大、对我们红军愈发不利,毕竟中型坦克才是更多部队的支撑仰仗。” “从我们红军整体宏观战略的角度出发,莫洛佐夫现在需要也应该得到一些帮助,这就是我打算做的事情,还有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 其实早在上一次回后方休息的时候,马拉申科就想去找莫洛佐夫,专门聊聊中型坦克的研发升级计划、给点思路和建议,从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