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拉申科的强制命令下,政委同志终于算是休息下来了,虽然这只是暂时的。 即将来临的那场风暴已经迫在眉睫,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战斗势必更加残酷。目前就连方面军司令部也判断不清德军的具体战术意图,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到底是为了把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按死在这儿,还是说打算脚底抹油立刻开溜? 在德国佬做出更具体的进一步行动之前,这谁也说不好。 瓦图京只是给马拉申科指明了大致的方向,但具体该怎么做这一点,实际上就和往常一样:瓦图京并没有过多地限制马拉申科的思维活跃度,把具体战术上的事儿统统交给了马拉申科来一手处理。 瓦图京的大将风范和基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完美信任,在这一刻可谓是体现地淋漓尽致。 不过,你要是换一个角度出发去思考,倒也能说是瓦图京把战术编排的烫手山芋直接甩给了马拉申科。 仗打的漂亮那是你的分内之事和本事,但你这要是打的太烂让德国佬没受啥大损失就给跑了,那瓦图京那边估计就有点话想要说道说道了。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去做考虑,总而言之,当下的马拉申科所面对的困难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小。 “具体情况呢?刚才这一仗的战报怎么样?我们到底干掉了多少德国佬的补给,有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 马拉申科迫切地想要知道方才这一仗对德军的后勤重创度如何,通过这一点结合德军部队的总人数和大致装备情况,不但能判断出德军现有剩余的战略机动能力如何,更重要的是对于德军下一步的战略意图,也能够有个更清晰明确的判断。 毕竟,要是油和粮食都没了的话,你他娘的还用什么跑路? 要么以鱼死网破的拼命架势背水一战,决胜239号高地歼灭掉所有挡路之敌尝试杀出重围。 要么,你就乖乖地举起白旗束手就擒,到西伯利亚好好体验一下苏维埃风情的当地特色农家乐。 政委同志已经被安排去休息了,负责给马拉申科汇报情况的,是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的上校参谋长,名叫杜达波夫斯基。 算起来,这位杜达波夫斯基上校,也是跟随马拉申科比较久的老人了。起初是从莫斯科总参部空降下来由曾经担任红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亲自给马拉申科选中并指派的人物。 自打部队还是旅一级编制那会儿开始,旅部的参谋长就是这位老兄。 在库尔斯克南线的普罗霍洛夫一战当中,杜达波夫斯基上校所在的旅部被德军迫击炮直接命中,弹片划开了他的腹部和胸口肋骨和烂血烂肉清晰可见,皮开肉绽的肚子上连肠子都快流出来了。 所有人都以为半醒半昏迷的杜达波夫斯基当时是死定了,但尽心竭力的卡拉切夫还是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最后希望,亲自带着安雅和几名得力助手拼了命地抢救这位参谋长。 奇迹只有经由人手创造,才能最终被称之为是奇迹。 杜达波夫斯基活了下来,并且因为这一仗坚守岗位指挥有功,在战后由马拉申科亲自撰文提名他晋升上校,授予列宁勋章一枚。瓦图京那边在看完马拉申科发来的电报之后,倒也没有任何刁难,大手一挥当场就给准了。 也是因为这一仗发生的这些事儿,马拉申科改变了对杜达波夫斯基的先入为主态度。 不再将其视作莫斯科总参部空降下来的“白面书生”,而是正儿八经地将其纳入到了自己的核心圈子里视为一员。 知道自己算是“半路出家”的杜达波夫斯基,在此之前也一直没有对马拉申科的有意无意疏远,表示有任何意见或提出不满。 也是真正到了这支久负盛名的传奇部队之后,杜达波夫斯基这才清楚地意识到。 一人身兼多职的彼得罗夫政委真的是值得钦佩的人物,就算没有自己,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老红军老党员,也能同时胜任政委参谋长还有后勤辎重主任等多项职务。 马拉申科的有意无意疏远确实有这份底气,没了他这个空降下来的参谋长,部队该怎么运作还是怎么运作照转不误。 马拉申科负责军事指挥,政委同志负责除此以外的旅部其它所有大小事务,这对配合默契的搭档绝对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完美组合。 清楚意识到了这点的杜达波夫斯基,也无愧是朱可夫亲自选中的总参部出身智商情商双高人才。 一没有架子二也没有那不该有的脾气,就以新加入一员的半道出家身份来界定自己,一点点和政委同志配合做好自己参谋长的工作,渐渐地成为了政委同志的好搭档和助手。并以此为桥梁渐渐获得了马拉申科的赏识和信任,以及重新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