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法案,你们可愿意接受?”许疏月问流民道。 流民们互相看了看,虽然惩处有些严重,但只要不打架斗殴,倒是也没什么,他们本也只是想要温饱罢了,思虑半晌,终是点了点头。 “只要能保证温饱,我们愿意。” “是啊,我们都愿意的,只要有地方住,有口吃的,谁愿意去抢啊。” 流民们多是他们的想法的,他们愿意,那意味着大部分的流民也都会心甘接受,到时候在施行法案上签上流民的名字,愿意的签字,可进入府州,不愿意的,四处流浪,也不会有人多管。 “你觉得如何?”许疏月看向慕云笙,慕云笙看着她,眼中颇具赞叹,但还是开口问道:“就算你能说服流民,那府州呢?他们为何要答应你?” 就算维持了治安,但到底不能完全确保安全,而且他们还要出粮食供给,对府州而言,似乎并无好处。 “这就要请大人您想想法子了。” 慕云笙挑了挑眉,唇角却是轻勾,“但闻其详。” “我希望,大人您能向陛下请旨,对愿意开房府门的府州,税收减半,且只上交府衙,而不入国库。如此一来,府州有粮食能够供给流民,对城中百姓也是利大于弊。” 税收一般分两种,物税和银税,若是家中有钱,拿钱交税,若是没有,便用粮食上交国库。 今年收成不足,粮食不多,百姓本就哀声哉道,若能减半税收,百姓自然答应,而交上去的税收不收入国库,而上交府衙,经由府衙发放给难民,正好保证难民的供给,岂不是一举两得? 只是此乃国家大事,她做不得主,便是慕云笙,也要请奏陛下,不过大概率只是走个章程罢了。 “你倒是有想法。”慕云笙轻笑一生,意味不明,叫许疏月一时分不清他是应了还是没应,只得谦逊道:“有想法也得大人愿意行个方便才是啊。” “也罢,我这上奏陛下,看看这法案能否通过。” 许疏月这才露出一个灿烂的笑来,“那就多谢大人了。” 众人也纷纷跪地,感谢慕云笙大恩。 他们还没离开京城多远,命侍卫快马加鞭,三日便将书信从京中送达,信上说,皇帝觉得此举甚佳,同意了,并将此事全权交给慕云笙接管。 三日时间,慕云笙等人已经靠近了临潼,越是靠近水患之地,流民越多,情况也愈发的严重,城门外,刚下了一场雪,还没融化的雪地上,七歪八扭地躺着许多的难民。 远远望过去,像是了无生息的尸体,或许其中也确实有几个已经冻死的,但没人有力气去管。只有偶尔坐着的几个,也都靠在树上,灰败着脸色,或唉声叹气,等待着自己也即将死在这片雪地里。 听到他们过来的声音,缓缓抬起头来,许疏月能够清楚看见他们面如死灰的脸,一双双眼睛,像是了无生机一般,空洞地望过来,莫名的渗人。 突然,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响起,抱着孩子的妇人忙伸手,轻轻拍打着婴儿的身子,安抚着哄着。 其他的难民像是早就习惯了,重新低下了头,只当做没有听见,他们很清楚,那孩子,是饿的。 许疏月看着心里难受,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慕云笙从她脸上接住了一滴清泪,他知道她心肠软,虽说她总将自己装作一副狠心肠的模样,但他知道她是最心善的了。 抽出帕子,将许疏月脸上的泪水擦去,天灾人祸最是无可奈何,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安慰,便只能静静陪着。 他不知道的是,许疏月难受的并不仅仅是这些难民。她想到了很多,天灾、战乱,奢靡安乐似乎都是那些上位者的,在很多人看不见的地方,苦难从未停止。 慕云笙命人将新发下来的难民临时法告知给他们,若有愿意的便在上面签名,他们会寻附近的,情况好些的府州将他们安顿下来。 有些难民听了,总算是有了些生机,抱着孩子的妇人是第一个签上名字的,脸上难得展露了笑颜,一边签一边安慰怀中的孩子,说些什么他们有救了的话。 孩子听不懂,仍是哭,母亲笑着笑着,便也哭了。 还有好些人冲上去要求签名,在侍卫的镇压下,没敢人挤人,乖乖排了队,也有的仍旧坐在原地,觉得他们这是无用功,宁愿坐在原地等死。 许疏月尝试过去解释,但或许是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冷眼,又或许是身体累的骇人,终究不愿意动弹。 最后也只得作罢,慕云笙将她劝了回来,“我会让侍卫继续劝,尽量让所有难民都能有个温饱。现在我们先去临潼吧,那边的情况最严重,耽误不得了。” 几人再度出发,越是靠近临潼,难民反而少了起来,一方面是人能逃的都逃了,没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