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沙溪自玉山出,于十里山称饶水或饶江(也因其位处上游称上饶江),到了这边汇入玉琊溪、灵溪、北饶河、丰溪、槠溪,水量加大河面宽阔,故槠溪河口以下称为信江。 上饶这地名李丹当年读史,曾记得出现在东汉,后来孙权在饶水北岸择地建城,就是最早的上饶城,取名以”饶水之上“为意。 上饶有山川之险、江河之便。北面倚怀玉山余脉的吉阳山、茶山、凤凰台等丹霞高地、峰林,南有饶水、丰溪,东有北饶河,西有槠溪河。 唐时城周七里许,前宋大水毁城,新建的子城仅三里,根本就是个军镇堡垒。南宋为战备重新修筑并增设水寨,前朝又毁。 到本朝重建了一个十二里的城池,开四门,东、南两面有护城濠,宽丈二,深丈八。 西城濠很短,因为西侧水多形成天然阻隔。 城墙最结实的部分在西、南两方向,高两丈六尺、厚两丈三尺,最薄弱在北墙高两丈四尺,厚一丈九尺。 城池依山势、水形而建,城池形状似一只圆底的勺子,略呈椭圆。 西城墙外是星星点点的水泊,墙体也依势而建显得曲折、蜿蜒,大体弧形,西门就在弧度开始收向北的拐角上; 北墙建在高坡却相对平直,甚至北门还建有北关,由北关进来大路直通广信府府衙,少部分北墙折向东北再弯曲向南构成东墙; 东墙弯曲如半圆,城门和瓮城在顶点处,东门里大街直通位于四股头(四股泉水汇聚之处)的县衙、参将府、中军署、演练场,再往前街北是文庙、街南有广信府粮厅,门外护城河下船的官粮上陆后进东瓮城、入东门,然后解往粮厅交卸; 继续向南到北饶河支流上与南墙汇合;而南墙大部分沿着北饶河支流修筑,将它当作了天然的护城河。 南门大街也最繁华,东连仓行街,西连南门市,北去府衙。门外的码头条石砌成,平安时节缆柱成林、千帆停泊,蔚为壮观。 太宗皇帝靖难登基后,想到当初攻取上饶的不易,决定册封其弟遵王的 丰宁王是以城为封的二字王,也就是郡亲王,位在亲王之下、郡王之上。 当地官员投桃报李,很“贴心地”又在宫城城墙外修了圈城墙,然后沿南湖东岸折向南两端与旧城墙西北角通连,形成最宽处四十丈,最窄二十丈的夹城。 新开了城门叫丰庆门,也就是百姓口里的北角门。 这样上饶城整体看来,便似加了手柄,成为长柄勺子了。目前上饶全部城墙有二十四里,其中本城占一半(夹城占另一半)。 娄自时之所以把老营放在东面,因为这里地势开阔,摆得开战场,而且这样遮蔽了上饶与浙江的联络。 缺点在于这里不说一马平川,也是低丘平缓。对方在台地高处望来,对自己指挥、调度能了如指掌。 而北面高地上派了手下去立寨切断了与德兴之间的联系。 不过从北山上凤山堡寨未被攻下看来,要么是官军利用了地形优势,要么是北路敌军未尽全力之故?? 城南先有护城河,二百步外便是南门埠(码头)。地方狭窄无法排兵布阵,所以贼军只有水军驻守并把守浮桥。 而西面到处是池沼、湖泽也不宜摆开做战场,所以只需在龙潭寺放数百人,让他们同时巡视、截断南、西两个方向对外来往即可。 虽然主城离广信县只有六里远,隔槠(zhu)溪河相望,但因敌人占领龙潭寺距西门较近,且可深入西边,这条路便不安全了。 所以孙守备说不再使用南边的凤凰渡口,而从下坂渡过河。冯三以前往来作案,对这两个肥美的城市了如指掌。 他告诉李丹槠溪河在下坂这里打了一个弯,原因是往年每到泛滥,洪水淹没上饶低洼的西部,形成大小无数水泊。 但由于左岸这块地势偏高,所以水流冲刷多次后便在崖壁下形成了稳定的河道,同时在右岸淤出许多苇塘浅滩。 唐代某任官员开外龙潭湖专做泄洪蓄水之用,也成为城市供水重要来源。 到南宋,为抗击入侵备战,设立了信江水师。为方便其训练,在上饶建立水营,龙潭湖成了校场,地形高处是兵士及将校居住的营房。 前朝水营被废,龙潭湖重新成为文士们游览的胜地。 太祖龙兴之后,上饶成为北伐大军训练备战的地方,于是水营复兴甚至还沿着山壁修了一圈营砦,没想到它现在竟成了上饶的卫城一般。 “但是……,三千水军为何不能出龙潭口驱逐贼人水面上的船队?”李丹不解。 “不是不能,是做不到。”冯三摊开两手:“大船泊在南门码头,不是被毁就是被俘获了。寨内现只剩下操演用的舢板二、三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