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4. 第500章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设置

第500章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1 / 2)


武定皇帝返回沈阳后立即开始着手东征事宜的准备。

大军集结诏令分发河南、湖广、山东、蒙古各地。

大齐王朝的巡抚、兵团主官们立即闻风而动,抽调精锐兵马奔赴辽东宽甸。

太上皇和的谋臣们,在仔细评估朝鲜军队战力后,认为六万战兵兵力稍显不足,为保证万无一失,决定在原先兵力基础上,再征发两万人,共计八万大军用于对朝作战。

各省募兵官立即纷纷起来,按照兵部下发的募兵规范,大齐放宽了募兵的标准,允许部分表现优异(认可齐朝田亩制度)的地主、缙绅、富商子弟参军入伍。

与此同时,新兵训练周期从原先的五个月缩短为半个月,征兵年龄下限从十六岁降低至十四岁,一些鬓发花白的前明老兵,也被允许进入齐国军队。

各省参军热情高涨,尤其是新近归附的湖广、河南两省,很多良家子愿意自己出钱出力,报效劳动。扩军口子一打开,两万人的兵额很快用完,更多的人只能加入辅兵,随军作战。

不过这种穷兵黩武的策略,让大齐周边几个邻居浮想联翩蠢蠢欲动。

六月份,驻守合肥的左良玉,第一个按耐不住,他在得知淮河对面的秦建勋兵团主力已经抽调北上征伐朝鲜后,不由大喜过望,南明“名将”认定这是个机会,一个赖掉岁币的机会。

左良玉对齐国恨之入骨,他决定乘机给齐军一点颜色看看。结果,再一次被开原兵击败,派往对岸的三千精锐只剩两百人回来,秦建勋勃然大怒,在击退明军后,立即派兵渡河报复,又打死打伤左部两千多人,劫掠大批粮草而归。

左良玉在淮河沿线惨败之后,西边的张自成,东边的郑成功,立即放弃了浑水摸鱼的冲动,分别将在山西、浙东与齐军对峙的人马撤回。

大西流贼和郑氏海盗不约而同选择按兵不动,坐观朝鲜之战成败,根据战场形势再行决定进退。

~~~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武定皇帝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为隋唐几次征伐高句丽战争,最终失败都是因为后勤出了问题。

为避免重蹈隋炀帝等人覆辙,太上皇严令民政、商会,一定要做好东征大军的粮草保障任务。

虽然只是闪电战,刘招孙还是要求兵部户部和民政,必须确保三十万人(实际为三十五万人)在朝鲜的两个月口粮。

太上皇严令沿线各地主官,东征期间,要确保威海至旅顺、天津至金州、山海关至宽甸粮道的绝对安全。

好在东征军粮道安全问题不大,基本不需要操心。

明军已全面退缩至淮南,对辽东不构成任何威胁,郑家的话事人现在失去了南明支持(至少明面上的支持),正在浙东与吴阿衡对峙,威海旅顺炮台防御严密,他们轻易不敢北上。不仅如此,为获取更多家族势力支持,郑成功现在还需筹集一笔粮草金银交付齐国,以确保他父亲郑芝龙和几位人质的安全。

三十万人的口粮不是个小数目,加上上万匹战马的消耗,更是个天文数字,齐朝户部和地方的民政官们铆足了劲儿,一面就近征调辽东、辽西存储的仓库粮,一面紧急将关内粮草运往辽东。

湖北、河南各地粮草分批被被运往山东,最终在威海港口积聚,再由海船运往辽东,为提升海运运粮(运河已经断绝)效率,武定皇帝亲自出面,让民政与海军协商,征调三艘战舰参与运粮船队护航。

六月初,郑成功在极度郁闷和不甘之下,派遣十二艘商船北上,救赎父亲郑芝龙和其他几个渴望在大齐建功立业的郑家亲眷。

数万石粮草和数千匹布帛,以及数量可观的茶叶和南货,被运往山东,用以换取两名人质(郑芝龙两位兄弟)。

太初三年六月初八日,双方在威海卫鹰嘴港交接。

主持交接仪式的大齐官员有训导官森悌、礼部员外郎(外事)藤原恭二,大总管东方祝、禁卫军军官林宇等人。

正午时分,郑成功的弟弟田川七左卫门,在一群大伯郑芝虎、二伯郑芝豹簇拥下,快步走下舢板,一脸愤恨的望向站在岸边的东莞仔。

森悌见这个中日混血儿来者不善,不无威胁道:

“仆街仔,看什么看?郑家反复无常,奸邪放荡,上次落井下石,朝中大臣都要治你们的死罪,吾皇仁德宽厚,海内皆知,下旨放还两人,对你们仁至义尽,还不赶紧谢恩?!”

由于担心田川七左卫门听不懂,森悌让藤原恭二照着自己的话翻译一遍,说给郑成功的弟弟听。

藤原恭二对这个罗里吧嗦的广东人颇为不满,不过碍于情面,只得照他原话用日语说了一遍,田川七左卫门听了,勃然大怒道:

“你们这群蛮夷!强盗!杀人劫掠,逼迫大明将赋税收到了弘光八十一年,逼迫江南百姓卖儿鬻女,做了这么多坏事,不怕神灵报应,还有脸说我们郑家!真是无耻!”

森悌推开前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