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4. 第245章 辽沈之战
设置

第245章 辽沈之战(1 / 2)


若干年后,大齐帝国的历史研究者们对辽西之战作出了各种权威解释,学者们赋予此战最崇高的历史意义。

在一本帝国早期征战年鉴中,是这样描写的。

“(辽西之战)是太祖以夏变夷之策在蛮族地区(指十七世纪伪明王朝)的成功示范,这场战争如黎明前的启明星,给黑暗大地带来了光明,自此以后,帝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如果觉得年鉴行文描述枯燥乏味,读者诸君还是追随平辽侯脚步,回到泰昌三年的辽西战场上,亲身感悟帝国早期的峥嵘岁月。

泰昌三年正月。

开原、女真、朝鲜、蒙古各部人马陆续抵达抚顺,以黑云压城之势,威逼辽沈。

道路之上,兵马粮车络绎不绝,不断有偏远地区的部落山民加入这支队伍。到正月十二,以三万近卫军为核心,抚顺城下,已经聚集起一支超过三十万人的庞大队伍。

三十万这个数字,比之前努尔哈赤攻打沈阳时的女真蒙古联军,还要多出一倍。

历史发展到这里,明眼人都已经看出,屠龙少年蜕变为龙,开原已经彻底取代后金或者说是满清的历史地位——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是这样的。

为严明军律,行军途中,战兵代表和训导官不断给战兵做宣讲,反复强调军纪。对于这些精锐,这就显得有些多余,不过对第一次参战的各族壮丁,这些宣讲就很有必要了。

根据开原军律,随军参战的外番和汉民,无论何人,只要违反军律,不论是劫掠财物还是骚扰地方,一经发现,便立即斩首,对于擒杀辽西哨马,立下军功的壮丁则立即进行嘉奖。

于是正月间,从开原到抚顺的官道上,每天都有开原镇抚兵忙着行刑,砍杀那些触犯军律的壮丁,火兵们将人头挑在长杆上,在连绵不绝的壮丁队伍中间示众。

恩威并用,杀伐决断,这便是刘招孙治军的不二法门。

等到九百多颗人头落地,随军参战的人们对开原军律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尤其是那些参战的外番壮丁,目睹眼前所见,又听参加过浑河血战的部众说起平辽侯怒斩三千蒙古外番的事迹后,各人早早断绝了进城烧杀抢掠的企图。

整顿完军纪,在离开抚顺,进兵广宁山海关之前,还需要先解决掉后顾之忧,也就是驻扎在抚顺不远的辽沈两城守军。

浑河之战后,辽东经略王化贞驻守辽沈,毛文龙死后,他的位置被祖大乐顶替,祖家军约三千兵马进驻沈阳。

无论是朝廷还是辽镇,其实对辽沈两地的控制都很薄弱。

以沈阳为例,城中辽民凶悍善战,得益于浑河血战,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武器。

祖大乐虽然也颇为凶狠,然而面对这些刁民,也是无计可施,始终不敢和他们硬碰硬,毕竟比他们还要强悍数倍的后金兵都被辽民干翻过。

此外,开原情报君和贸易公司在城中多有布局,在很多店铺都安插有细作,甚至还有特勤队的白杆兵。

相比辽西祖家,沈阳城中的汉民和外番对平辽侯并不反感,甚至有很多人自愿充当开原的细作和探子,不断将情报通过抚顺传递回开原。

不出意外的话,开原军攻占辽沈,甚至会比历史上的后金军占领辽沈还要顺利。

尽管如此,刘招孙还是作出万全准备,他准备先礼后兵,收服王化贞,和平入主这座大城。

康应乾自然成为最合适的说客。

辽西战役爆发后,刘招孙便派人召回康应乾、袁崇焕、马士英,让这些心腹协助作战,共同参与这场决定历史命运的辽西大战。

至于宋应星,他的三弟宋应昇勾结东厂,残杀开原军民,罪恶滔天。如果不出意外,宋应昇此刻已在祖大寿帮助下,流窜山东,准备策动近卫第六军反叛,擒杀金虞姬,投靠朝廷。刘招孙知宋应星是被兄弟牵连,为避免他被百姓打死,只好将其囚禁宽甸,保他一命。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大军开拔前夜,康应乾奉命潜入沈阳,劝说辽东经略王化贞早日归顺平辽侯。

王化贞对康应乾登门游说表现的过分热情,以辽东经略的身份接待与自己品级相差甚远的康巡按,宴会的规格也比上次浑河血战后接待的高出很多。

康监军受宠若惊。

不等老康送出他祖传的金刚散,王经略便离开座位,行了个大礼,表示愿意归顺开原,甘做平辽侯的马前卒。

康应乾连忙扶起辽东经略,两位好友相视一笑,心中已有默契,遂不谈军务,只是畅叙幽情。

开原这两年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辽东境内,是个人都知道,开原之势力早已远超努尔哈赤时的后金。

别说朝廷现在粮饷匮乏、民变四起,边军战力孱弱,不堪大战,就是真倒退二十年,以万历三大征时的精兵猛将出关援辽,怕也不是开原军对手。他很清楚,要不了多久,辽东辽西,还有自己现在身处的辽沈,都将归于刘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