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人类学》:\"朱泓教授说:''(巢县猿人)的进步性体质特征与北京猿人、和县猿人不同,故巢县(古称巢国)人应归属于早期智人范畴。''\";明清时期巢县学者认定有巢氏及其后裔巢父是巢县人,并认为巢县(巢国)之名亦源自有巢氏,这种认知见诸县志。如:康熙《巢县志》、雍正《巢县志》。 《简明中国通史》:\"历史学家吕振羽赞美有巢氏构木为巢的伟大创造,说人类至此才从''日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1933年出版的秦仲文所著《中国绘画学史》认为:\"上古时代的人类,文化未开,结绳纪事,有巢氏作木器,绘轮圆螺旋,为古代绘画的起源。\" 《中国通史》:\"《韩非子·五蠹篇》有所谓''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的有巢氏时代,…依据地下发掘,新石器时代大概开始于近一万年内,在此以前都是旧石器时代。\"《中国通史》将有巢氏时代作为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第一个时代加以记述。 2019年05月13日光明日报《辉煌的亚洲文明与丝路文明共同体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特稿之一》--《在中国,文明寻梦是有方位的》:\"中原神话传说包括伏羲文化、黄帝文化以及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的种种传说……代表了中华政治文明的梦想。\" 故里争辩 巢湖传说 著名史学家郑樵(1104-1162年,今福建莆田人),学术思想主张\"仲尼、司马迁会通之法\",在《通志·三皇纪》云:\"厥初,先民穴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郑樵注重实地考察,在《通志·氏族略》中从姓名学定义得出新的见解:\"巢氏,有巢氏之后,尧时有巢父,夏商有巢国,其地在庐江,子孙以国为氏。\"康熙《巢县志》沿革志进而确载:\"罗泌《路史》称有巢氏。\"罗泌(1131-1189年,今江西吉安人),其《路史》记述上古迄两汉事,考证精赅,保存大量的古代史料和佚闻,堪可采信。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和县猿人遗址、银山智人遗址和凌家滩遗址相继发现,巢湖流域被公认为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打破了长期以来长江和巢湖流域被认为不可能是人类发源地的历史论断。凌家滩遗址自1985年被发现后,通过发掘过程及出土文物分析,足以佐证凌家滩遗址是已存在政、军、神三权的有巢氏部落中心。 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主编《巢湖》记载:有巢氏\"因居巢得名与有巢氏发明巢居有关,而被视为巢湖人。\"《中华始祖有巢氏论纲》通过当代考古文物考证古今文献,论证巢湖流域是有巢氏生籍地望。2007年,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发掘领队张敬国研究员从M23墓葬所出土的300余件丰富文物分析,墓主人当是聚落中心的神权领袖。在远古时代,血缘氏族是人类从原始人群转变到氏族部落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基本特征是族民对先祖充满缅怀心理和崇拜意识。据此足以佐证:凌家滩的先民就是史料所记载的有巢氏,凌家滩遗址就是有巢氏时代的部落中心,有巢氏的生籍地望就在巢湖流域。 巢国在《尚书》《班簋》铭文均有载,直至鲁昭公二十四年为吴国所灭。秦于前223年设居巢县。学界对《班簋》铭文中的\"巢\"指今巢湖市一带没有太大异议。 巴蜀传说 荆楚之地也流传著有巢氏的传说。春秋时期,晋楚交战,楚共王\"登巢车以望晋军\"。这里的\"巢车\",是在八轮车上树立一根高竿,竿上安辘轳,然后将一个方四尺、高五尺的板屋拉上高竿,用于窥探敌军动向,如同鸟巢一样。显然,这种\"巢车\"与楚地盛行的巢居文化不无联系,古人先在树上巢居,尔后才有了创造巢车的灵感。汉代扬雄《荆州箴》曾有\"南巢茫茫,多楚与荆\"之句,这里的\"南巢\"即是荆楚之地,夏代末年,这里生活着一个叫南巢氏的部落,是夏的同盟部族,夏桀还曾来此避难;后来,南巢逐渐成为荆楚之地巢居民族的通称,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可能正是来自于荆楚之地众多的巢居民族。 再或者,有巢氏是来自于巴蜀之地的一个古老部落。宋人罗泌的《路史》有过这样一条记载:\"有巢氏居于\"。清人张澍在《蜀典》一书中认为,这个\"巢\",不是西南夷昆明族,便是一个叫弥牟镇的地方,而弥牟镇在新都县。透过甲骨文,似乎能找到另一条线索。历史上,周人对一个叫\"巢\"的小国并不友好,不远千里派兵征讨,似乎有什么深仇大恨,蜀人与周人也有过节,怪不得在周王朝的青铜器上,巢、蜀连在了一起。学者谭继和认为,巢、蜀两国可能相距不远,巢国与蜀国相连,它的得名,或许源于部落巢居的传统。昆明族,弥牟镇,靠近蜀地的巢国,无不彰显著有巢氏与巴蜀之地的神秘联系。 后世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