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古神话的描述,开始她使用黄土捏人,但因为速度太慢,便使用柳条甩泥土的方式造出大量的人。先前用黄土捏出的人是达官贵族;后来甩泥土方式造出的人则是平民百姓。造人的方式存在区别,这样的传说也被认为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统治者为了向民众灌输\"天命论\",以达到维护统治的利益。 典籍记载 《楚辞·天问》:\"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东汉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东晋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黄帝》:\"庖牺氏、女嫡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绎史》卷三引《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yshui。苍天补,四极正,yshui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当此之时,卧倨倨,兴眄眄,一自以为马,一自以为牛,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重万物。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摇,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 《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东汉高诱注:\"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名;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变造化。\") 《淮南子·览冥训》:\"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虚无纯一,而不喋苛事也。\" 《世本·帝系篇》:\"女娲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斑营,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既成,天下无不得理。\" 《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世本·氏姓篇》:\"女氏,天皇封娣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其后为女氏,夏有女艾,商有女鸠、女方,晋有女宠,皆其后也。\" 《风俗通义·卷一》引《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德玄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开阴布纲,上含皇极,其施光明,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煌煌盛美,不可胜量。\" 《礼记正义·明堂位》:\"女娲之笙簧。\"孔颖达疏引《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庖羲制度始作笙簧。\" 《潜夫论》:\"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者或曰遂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水经注》:\"庖羲之后,有帝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 《诗含神雾》:\"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汉皇,后赤龙感女娲,刘季兴也。\" 《抱朴子·释滞》:\"女娲地出。\" 《春秋繁露》:\"雨不霁,祭女娲。\" 《路史·发挥一》罗苹注引《尹子·盘古篇》:\"共工触不用山,折天柱,绝地维。女娲补天,射十日。\";\"……世遂有(女娲)炼石成霞,地势北高南下之说。\";引《风俗通》:\"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以其(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