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朕开了眼界,咱们父子们在后世也都亲眼见识过发展西学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了,这完全决定着未来华夏的命运。"
"朕现在打定主意要在大清兴西学、像那别的时空中的英吉利国一样抓住机会,搞工业革命。然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咱们面前,如今传统儒学当道,西学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西方小道,纵使是朕想要在大清传播西学,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若朕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传播西学,不亚于一次变法,算是动了广大汉家学子们科举的利益,到时候必然会引起铺天盖地的反对之声,阻力也会很大,所以在没有一个具体的章程时,朕连那一群洋人科学家都没法光明正大的安排。"
"你们兄弟们对此可有什么好的想法?"
听到自己汗玛法终于谈起“传播西学”的事情了,坐在康熙腿上的弘晞不禁松了口气,小圆脸上咧嘴露出来了笑容,双眼期待地瞧着他面前的能干皇子们。
胤初对于“开西学”的事情也在东宫琢磨小半年了,几乎是康熙话音刚落,他就对着上首拱手道:
“汗阿玛,西学如今被人误解的很深,官员与平民们都觉得这是不入流的学问,儿臣觉得推广西
学的第一步是得让百姓们愿意相信他们去学这些东西,真得能给他们带来切实好处才行。"
"儿臣认为您可以将西学单独拎出来,设成恩科,将皇家科学院设立为一种类似纯科研的学术机构,不要让其与六部掺和到一起,您直接当科学院的名誉院长,这样以来,相当于在里面任职的人都是天子门生了。”
“只要不经过科举,不会占那些汉家学子们的做官名额,儿臣想来等到真正推广西学时,文官、文人们固然会出声反对,但反对的力度会小些。"
听到自己宝贝儿子的提议,康熙点了点头,弘晞也跟着点了点圆脑袋
,觉得这法子是可以的,科学院就得纯粹搞学术,若扯上官员那不就变味了吗?
“保成说的这话在理,其余人有别的想要补充的吗?”
年龄最小的胤裸也跟着拱手道:
“汗阿玛,儿臣想的事情是关于西学学院的,若您打算在民间修建西学学院了,从中招收的学子可以以家境贫寒、商贾之家的人为主。这些人不是参加科举的主力军、有的甚至受制于商贾的身份都不能参加科举。正如太子二哥说的那般,只要做好前期的关于西学有用的宣传工作,让百姓们知道科学院的待遇很好,学好西学也能像那些学好正统儒学的人一样,有能力过上好日子,再加上有科学院‘天子门生’这个光环在,不愁西学学院招不到充足的生源。等他们这些人在西学学院里学成之后,优中选优,最优秀的人可以直接到皇家科学院任职,其余的人可以当西学师傅进一步传播西学,形成良性循环。
“不错,老八这西学学院的提议也在理。”
康熙满意的颔首。
在户部任职的胤祯也抿了抿薄唇,出声提议道:
“汗阿玛,太子二哥与八弟说的话,儿臣都赞同,儿臣想的是做科学院研究得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笔银钱让国库出或者出自您的内库都不合适,不如您直接将今天上午在朝堂上说的海贸也给单独拎出来,作为海贸部,通过海贸赚的白银分出一部分做科学院的固定资金支持,让在里面当值的科学家们没有后顾之忧的搞发明创造。科学院中若像是生产出类似玻璃这种能赚银钱的好物件了,也可以直接通过海贸部在大清各地与海外推广,两者互为补充,形成良性循环。"
"老四这话也很实用。"
心情不佳的康熙听到三个优秀的儿子都说出来了言之有物的内容,烂透了的心情好了些。一直没有开口的诚郡王胤祉也跟着拱手道:
“汗阿玛,太子二哥、四弟、八弟说的话,儿臣也都赞同,儿臣的关注点时,科学院如果像是太子二哥说的那般作为一个纯粹的科研学术机构的话,咱们应该再建设几所西学工厂,这工厂中也可以接纳那些从西学学院结业的学子们,他们懂西学理论,能将科学院研究出来的学术成果,通过努力造出更多实物。"
“初次之外还有您刚刚提到的民间识字率低的问题,儿臣爱好文学,也擅长编书,看了后世的书籍以及后世人民识
字率极高的现象,儿臣觉得这与后世推广拼音、简体字、以及标点符号是分不开的。”
“如今咱们的书籍上都是繁体字、虽然有句读符号但完全没有后世的标点符号种类多,这就会造成民间百姓识字难,即使认识几个大字,但因为不会断句,也理解不了书上写的内容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儿臣认为推广西学这事儿与提升百姓识字率同等重要。"
"老三这话说的也在理,可朕也有朕的考虑”,康熙摇头叹气道: “咱们在后世也瞧见,后世几乎没有什么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