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有技术的工匠,现在也是非常稀缺! 工匠和文人,现在已经缺到了一定程度了! 这是最让朱元璋头疼的一个问题。 此时,在奉天殿的大殿中。 朱元璋捂着脑袋。 绞尽脑汁的考虑这个问题。 眼下,文武大臣们,也都在思考着。 许久。 方孝孺忽然站了出来。 拱手道:“启禀皇上,微臣,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元璋缓缓点了点头。 “说吧。” “微臣建议,当扩大私塾规模,在全国各地兴建更多的私塾,来解决高级人才的用工荒的地步。” 朱元璋闻言。 缓缓点了点头。 没说话。 方孝孺等这些文人藏着什么小心思,朱元璋岂能不知道? 如此一来,士大夫的群体,便会更加壮大! 可眼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可缺少文人数量,是解决了,那工匠呢? 思考许久,朱元璋也不知道该如何示好。 方孝孺继续道:“皇上,而关于工匠的用工荒,也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来解决,设立专门教导工匠的私塾,招募工匠为老师。” “如此一来,便彻底解决了工匠人才缺少的……” 朱标这时站了出来,拱手道:“父皇,此法万万不可!” 朱元璋一听朱标的这句话。 顿时来了兴趣。 他看了看朱标,眉毛一挑,道:“哦?太子何出此言啊?” 朱标拱手道:“父皇!” “如此一来的话,那工匠与文人便彻底有了区别,百姓读不起私塾,也读不起匠人。” “读得起私塾的,自然不会去学工匠,这样一来,那全天下的百姓,岂不都去当文人了?” “到头来,工匠短缺的问题,依旧无法得到解决。” 朱元璋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 的确,他也是这么想的。 方孝孺的这个办法,十分的鸡肋。 只不过,此时。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却站了出来。 正常来说的话,朝会这种级别的大会,怎么也轮不上一个锦衣卫指挥室发言。 虽然锦衣卫指挥使的品级并不低。 比在场的大多数官员都要高。 但锦衣卫指挥使,毕竟只是皇上身边的私人保镖罢了。 关于治国之策,是轮不到锦衣卫发言的。 可毛骧却破例。 这让朱元璋很感兴趣。 他身体前倾,看着毛骧道:“毛骧?你有办法?” 毛骧拱手道:“启禀皇上,末将没有办法,但……东藩王有办法。” 此言一出! 朝堂怒震! 东藩王? 就是那个刚刚被册封的大明皇长孙朱雄英? 他能有什么办法? 就算他有办法,难道我们还要去找人去琉球问吗? 再说了,他一个黄口小儿! 是,生意做的挺好。 挺会赚钱的。 也善于钻研,钻研出来很多奇技淫巧。 但这治国之策,他一个小屁孩能懂什么? 毛骧没有在意周围鄙夷的目光,而是自顾自的开口道:“去年在东藩王出海之后,末将奉命彻查东藩王留在沛县的财产时。”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折子,折子中,都是写好的许多治国良策。” “当时末将并未在意,只以为是殿下闲来无事,纸上谈兵罢了。” “但刚刚末将忽然想起来,殿下留下的那些治国良策中,有一项,名为论百姓教育的标题。” “当时末将出于好奇,打开来看了看。” “其内容,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朱元璋闻言,立即眼前一亮! 一听说是自己那个宝贝孙子搞出来的东西。 朱元璋立马大笑道:“哈哈哈!好!毛骧!你现在就去找过来!给咱瞧瞧!” “是!” 不一会儿,毛骧带着一本很薄的折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