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得分就是11.2。
算成区间的话,是11.2~12之间,且无限趋近于11.2~11.5的范围。
旧规则系统,丛澜也就是差不多的分数了。
如此,丛澜等于在±5的情况下没有提升优势,还被迫削减了自己的强处。
丁教练:“最可怕的是,到时候非欧美国家的运动员都会面临这个情况。”
裁判组已经在这么多年里开始乱打分了,谁知道他们在cop2.0中,会不会也跟现在一样,高贵国籍不抓刃不纠错直接从+3往下减,亚洲国籍的从-3开始加。
于谨一锤定音:“单单是BV和执行分,就已经让裁判组的权限扩大了许多。”
他动了一下遥控器,翻出来了下一张内容。
根据这两年ISU的表现,于谨合理怀疑,到时候丛澜足以+5的跳跃有八成的可能性会给+4,别人+2的跳跃则会给+3,甚至ISU不要脸的话能给个+4。
在都是3A的情况下,丛澜分数就会从12成了11.2,别人分数从9.6成了10.4。
相当于,丛澜降低了0.8的同时,别人增加了0.8。
于谨的PPT上列出了这样的表格对比。
“你看,一压一抬,本来分差应该在2.4的,现在只有0.8了。我以丛澜举例,是因为她的技术我不用多说,大家都看得出来,是能够加到满分的。
如果你们感受不到这个分差的恐怖性的话,那么我们换一个对象,男单呢?双人呢?
他们能跟丛澜一样,靠着至少二三十分的BV来跟后面的人拉开距离吗?
谁能做到?谁不是抠着那么一分两分的,给学生编排技术动作呢?”
前面的计算,众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只有国家队的这些教练提前开过一次会了,所以对它的反应很快。
等到于谨说了这样的一段话,省队的教练们才反应过来。
技术分是增加了不假,但是在裁判权限也增加的时候,这个技术分的“增加”,就不是真的增加了。
“明升暗降啊这是。”
“头疼死了,真难算啊。”
“原来在这儿埋着阴招啊!”
于谨也不想假设来假设去的,他其实目的就是想告诉众人,ISU在cop1.0的时候就习惯一压一抬,丛澜吃这个亏很多次了,只不过她的分数太高太高,所以不明显。
丛澜冰迷为得分忿忿不平的时候,太多人来说,“她都已经第一了”、“她都已经世界纪录了”、“她都这么大的分差了”,为什么要在乎那么一点分数呢?
可能只是所有人都认为该+3的3A给了2.86分,可能只是所有人都夸赞的3Lz给了1.71分,不过是0.14和0.39,为什么要在意呢?
哪怕是自由滑12个动作加起来,你们以为的不公平,也就是两三分而已,丛澜都拉了第二名三四十的分差了,在乎这两分吗?
她为什么不能在乎?
ISU力捧的人能在该给1.2的时候给2,该抓错刃扣分的时候给1,能在12个技术动作的自由滑里连带着P分一起,水得能多出来至少七分。
那么,该有的四五十分差,变成了三四十,为什么不能生气呢?
丛澜的分差大,是她个人努力,是她天赋卓绝。
那么其他人呢?
本来小分差可以取胜的人,就这么败给了被水分的人,让人家反超了,这又要怎么算呢?
丛澜没吃到实亏,这话不假。
沐修竹没吃到吗?楼翎呢?易儒呢?舒傲白俞寒呢?
在cop1.0出炉以前,这么多届的冬奥会没有任何一个亚洲国家的运动员成为冠军,是因为亚洲人不适合花滑吗?
翻那么多欧美籍贯的运动员,有多少是亚洲后裔的?华裔更是不在少数。
别说国际赛了,哪怕是国内赛,大鹅和霓虹冰协管理下的运动员,曾经的莉莉娅,现在的天草梨绘,哪个不是被坑过呢?
ISU,冰协,说到底不过是一丘之貉罢了。
于谨看新规则的时候越看越生气,他跟路人不一样,他是教练,是国家队的单人滑主教练,需要带着整个教练组奋力向前,他不能只浅显地看一遍就过了。
他要研究,要深入,要从每一条内容里看到背后的风险。
只一个“降难度”之中的两点,BV加上GOE,已经让于谨忧愁至此了。
·
丛澜拎着两个大行李箱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在摸鱼的运动员们。
楼翎和易儒跑去做手术了,这个赛季前期不会参加比赛,男单里现在熟脸就是沐修竹他们几个,另外的三人是新补进来的。
双人的话舒傲白俞寒也是退役了,一个跑去冰协干活,一个被塞去考证,安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