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祭旗,祭天的仪式,十分缺乏战斗的信念。
“传令下去,全军整合,朝着最近的县城出发,到了县城之后再行休整!”
萧盛当机立断,他料定宜王绝对不会无差别攻击,只要他们将军队躲到百姓集中的县城中去,这些载人天灯就不敢再来,而且县城内物资相对充足,还有地利可守,他们能以战养战,等待朝廷的旨意,或是就地征兵,扩充兵员后再行反击。
不得不说,萧盛的这一决策,非常正确。
他没有选择仓皇逃窜,立刻返京,也没有选择继续作战,而是选择了继续就近驻扎。即便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打击,依旧敢于就近驻扎,此举可遏制宜王的战略空间!
不管怎么说,萧盛有天子剑在手,只要有天子剑坐镇,藩王永远是藩王
,毗邻的几个县,绝对不会公然支持宜王。
若是萧盛就此撤出泰州地界,就相当于将整个泰州毗邻的六县的战略纵深,拱手相让,宜王只要稍加动员,这些县城可能就跟着宜王一起反了!
?想看请君莫笑写的《女仵作》第 318 章 初战小捷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不过……宜王手下的幕僚也不都是酒囊饭袋,他们的确是犯过一个误判的错误,但不代表这些人的书都白读了。
就在萧盛整合大军打算朝着距离此地最近的清庐县进发的时候,喊杀声突然响起!
宜王派出的那支五百人的先遣部队,绕过了火场,尾随在了朝廷大军之后,就在萧盛他们停下来原地整军之时,宜王的军队也杀到了!
夜黑风高,这些人身上穿的都是黑色的软甲,身穿劲装,没有光源的情况下很难判断数量,加之朝廷的士兵都被火攻吓破了胆,带着恐惧奔袭一路,体力严重下降。
不过一个回合的短兵相接,朝廷的士兵们便又损失了上百人!
萧盛目眦具裂,一双眼睛恨不得要瞪出血来!
萧盛的确担得起他的盛名,只是几个呼吸的功夫,他的面色就重新恢复了平静,先是叫来四名先锋官和两位裨将,命令他们率领各自兵马抵抗宜王的军队,且战且退朝着清源县的方向退兵。
萧盛展开了地图,他突然发现清庐县虽然距离他们很近,可同样距离泰州也不远,若是宜王集合军队,都用不上朝发夕至,急行军只需半日的功夫就到了。
清源县则不同,它是泰州毗邻六县中最外围的一个县,距离泰州相对较远,还是整个泰州连接外部的枢纽县,只要自己扼守住清源县,外部的援军一到,将不会有任何阻碍就能和他们会合!
萧盛指了指清源县,命令道:“传令下去,余下所有人,立刻朝着清源县撤退!”
“是!”
两个裨将和四个先锋官带着八百人,与宜王的先遣部队原地战斗,余下朝廷军队犹如洪水退去一般,朝着清源县的方向出发了。
不愧是朝廷精锐的部队,虽然被火攻打垮了信心,又因奔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在这生死时刻,他们还是找回了状态,仗着人数的优势,硬生生将这五百人给拖住了!
泰州。
火攻的成效大大超出了宜王的想象,他虽然听了周环襄讲述的火烧京都的经过,可耳朵听到的,和亲眼所见到底是不同的。
该怎么形容呢?眼前的景象是宜王做梦都想象不到的那种震撼。
不过,因为那些投弹手没有实战经验,导致火海的范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封住了宜王府后军的路,后续支援的大军无法铺开行进,只能分成小股,小心翼翼地穿过火海边缘,朝着朝廷军队逃走的方向追去。
战机,稍纵即逝。
等到后续大军抵达战场的时候,萧盛已经带着朝廷大军跑远了,场中只剩下大概两百人左右,正在和宜王的先遣军做困兽之斗。
这批先遣军各个能征善战,如此也损失了上百人。
只是,支援一到,平衡立刻被打破,犹如摧枯拉朽,朝廷负责断后的这仅存的一百多人,不过片刻就被抹平。
一轮箭矢,一轮冲杀,便只剩下一地的尸骸和蔓延开来的鲜血。!
有一部分原因也是考虑到将士们的士气问题,师出有名,就意味着占据了道义,那么将士们的心中就会生出一股信念,这股信念会支撑他们战胜恐惧,克服困难,忍耐平日不能忍耐的疼痛。
反之……则一触即溃,当部队的死亡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缺乏这股信念支撑的将士们,就会成为逃兵。
眼下萧盛所率领的部队,就出现了这个问题!
他们本就不是为了打仗来的,所以出发之前既没有动员大会,也没有祭旗,祭天的仪式,十分缺乏战斗的信念。
“传令下去,全军整合,朝着最近的县城出发,到了县城之后再行休整!”
萧盛当机立断,他料定宜王绝对不会无差别攻击,只要他们将军队躲到百姓集中的县城中去,这些载人天灯就不敢再来,而且县城内物资相对充足,还有地利可守,他们能以战养战,等待朝廷的旨意,或是就地征兵,扩充兵员后再行反击。
不得不说,萧盛的这一决策,非常正确。
他没有选择仓皇逃窜,立刻返